耀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再回兴义忆耀邦》重点记述了耀邦质朴务实的作风。耀邦对文化建设、政治改革,同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但亲民,亲民中,还特别亲“知”——是宽松、宽容、宽厚,令知识分子轻松愉快的挚友。 上周温家宝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勾起许多人的记忆。领导干部们记得的是跟随总书记“走遍山山水水”,“文革”后沉冤得雪者,将中组部长胡耀邦视为至亲。在新闻文化领域工作过的人,记得耀邦担任中宣部长时的音容笑貌。 有一幅耀邦的照片,平头,布衣,谈笑风生,一副胸无城府的模样。照片摄于1979年1月2日,中宣部长胡耀邦,在中国文联迎新茶话会上讲话。请留意这个日子,11天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 若非亲历那个年代,你很难体会那时中国人的阳光心情。“我们伟大祖国奔向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列车,现在已经开动了!党的三中全会公报,就是这列列车启动的汽笛声。”那时耀邦,真像诗人。茶话会上,文化部长黄镇讲话,批判“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把民主扼杀了!”耀邦接着讲话。他显然是脱口而出,即兴发挥。后来有人说他“口无遮拦”,而那天的讲话也堪称百无禁忌。 耀邦说,林彪、“四人帮”把我们党和文艺界的关系彻底破坏了。林彪、“四人帮”搞了一个反革命的宣传部门,把全国的文艺界办成一个管教所。在这个罪恶的管教所里,他们设置了数不清的清规戒律,他们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我们要砸烂这个管教所…… 他主张建立党的宣传部门和文艺界的新关系,说党的宣传部门应该是“服务站”,这个“服务站”的部门,一是“问讯处”——指出文艺的方针、路线,给文艺创作以指南;二是“资料室”——为文艺创作提供过去的和现在的资料;三是休息室——歌手们口渴了,有一口凉白开喝;第四,还要有个“医疗室”。假使我们的文艺发生了感冒,嗓子哑了,总要搞些清凉剂;第五,还得有个“修理室”。歌手们的乐器坏了,总得需要修理修理。“这后两个就是同志们讲的文艺评论和批评,”耀邦直言,“这两个我们不懂,请一些专家和人民群众来做,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百花开得更鲜艳。” 这样的声音人们渴盼已久。著名的相声艺术表演家侯宝林大师,当时兴奋得诗兴大发。“我诌了四句五言诗”,他朗诵道:“春天又来到,鲜花需水浇。既要施肥料,也要施农药。”他补充说,过去“四人帮”是怎么干的呢?是:“掘之以锹,沸水大浇,枝叶尽凋,最后全烧!”他的话引起了全场会意的畅笑声。(以上资料均引自《人民日报》1979.1.3第1版) 耀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再回兴义忆耀邦》重点记述了耀邦质朴务实的作风。耀邦对文化建设、政治改革,同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但亲民,亲民中,还特别亲“知”——是宽松、宽容、宽厚,令知识分子轻松愉快的挚友。因为上周的《人民日报》,我检出这31年前的旧闻。读着读着,涌出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