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思想者聚首迎接春天”,“让思想成为光明中国腾飞的基石”。2013年12月28日下午,“思想中国”2014迎新联欢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发言,他谈到我们要谨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主张国企应该民营化,并指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越来越多地滞留在国有部门,向民营部门流动速度放慢、增量减少。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会造成拖累。所以未来必须要对国有部门进行改革,使我们能够维持持续较高的增长。”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我记得邓小平讲过“社会主义是一项探索的新事业。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清楚,但什么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比较清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说得非常好。改革开放初期,人均GDP只有10多美元,去年是6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来算,我们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用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实现了小康,当然还没有全面地实现小康。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12000美元是进入高收入社会,中国现在6000多美元的水平,还不是一个富裕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百多个经济体,像中国一样努力奋斗,推动经济发展,成功地从低收入状态过渡到中等收入状态,也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但在这一百多个经济体中,只有12个成功地从中等收入水平继续发展到高收入水平,也就是进入到富裕社会阶段。为什么一百多个经济体只有十几个成为富裕国家?有很多人研究,没有进入高收入的经济体落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中国会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编者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对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研究发现,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有很多问题,比如社会劳动、社会差距、政治动荡、权贵腐败等之外,从经济领域来看,可以发现到经济中等收入阶段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不是流向效率高、生产率高的部门,而是只留在生产率低的部门,生产率低的部门往往享有垄断权力,与行政权力结合,通过行政手段排斥外面的竞争、垄断资源的流向。如此一来,国家的经济不能继续增长。我们对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接近10%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于民营制造业部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这是最主要的贡献。当然国有企业生产率也在提高,但民营企业提高得更快,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动力,到现在为止都是这样。 但这些年来,我们发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越来越多地滞留在国有部门,向民营部门流动速度放慢、增量减少。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会造成拖累。所以未来必须要对国有部门进行改革,使我们能够维持持续较高的增长。对国有部门进行改革有两种思路,或者说主流思路只有一种:市场化。我觉得实行市场化没有问题,但我个人主张国有企业民营化。为什么?三中全会讲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还有一句话“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既然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国有、民营、外资比赛,按照市场的规则优胜劣汰,跑得最快拿金牌,第二拿银牌,最慢的就淘汰退场,通过比赛结果定冠亚军。但三中全会讲,国有经济保持主导地位,还没有比赛就把名次选好了,已经把国有企业定为冠军了,这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相违背,这不是市场作用。所以我想国企应该民营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