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胡耀邦同志两次上泰山。每次上泰山,都引起耀邦同志感情的激荡,或发议论,或吟诗。 耀邦同志第一次上泰山,是在一九八一年四月。这一年的四月下旬,胡耀邦同志去山东调查视察。四月二十七日下午,他在省委书记李子超等陪同下,由临沂地区的蒙阴县来到泰安。他沿途察看了新泰县的猴子岭、榆山岭、新兴岭和泰安县的埠东岭、胜利渠等农田水利工程,然后下榻地委机关第三招待所。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他听取了泰安地委书记的工作汇报。泰安地委的同志得知耀邦是第一次到泰安,便请他游泰山。耀邦欣然接受邀请,并高兴地说,我早就想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要登,咱们就要上到山顶。当时泰山还没有索道,要到山顶,只能用双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位中央领导人到过绝顶。这天下午,耀邦一行人乘车来到泰山中天门,由此步行登山,直上南天门。耀邦同志一路察看了泰山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山林绿化、服务网点、道路建设、卫生环境,并详细询问了泰山的有关情况,他还对如何管理泰山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耀邦兴致勃勃,他面对雄伟壮美的泰山,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耀邦回京后,在一些讲话中谈了他上泰山的感受。我记得有一次对我们理论动态组的谈话中,他也讲到泰山。一九八一年七月一日,已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在这个讲话中,以登泰山比喻克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很有激情地讲了如下一段话: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只要上了“南天门”,就能够领略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了:曾经有如“众山”的许多艰难困苦,就显得渺小了;通往“绝顶”道路上的困难,就比较容易对付了。毫无疑问,在伟大征途上,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 胡耀邦同志用登泰山的精神来激励大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奋勇前进。读了这段话,我们脑海中自然地显现出耀邦那激情澎湃的形象。时隔七年之后,耀邦又一次上泰山。 一九八八年八、九月间,耀邦同志在山东烟台休养,住东山宾馆。九月中旬,他在回京前,去栖霞、蓬莱看名胜古迹,第二天即去济南。九月十二日,耀邦偕夫人李昭一行由济南抵达泰山,下榻御座宾馆(上次住的第三招待所改建)。上午,泰安市委书记和市长向他介绍了泰山建设发展的情况。七年来,泰安变化很大,耀邦听了十分高兴,不断点头表示赞许。下午二点半,耀邦同志一行人乘一辆中型客车,沿泰山西路盘旋而上。那天,秋风送爽,碧空如洗,山高峰伟,层林尽染,新建索道飞架南北。耀邦心旷神怡,谈笑风生,内心也别有感慨。来到索道站贵宾室,他在留言簿上即兴赋诗,挥毫写下七律《重登泰山》: 重登泰山
重来仰止竟不同 车如流水马如龙 曾覩蹭梯叩玉阙 又添乘索捉飘风 倒提湍泉迎上客 裁剪翠色送归鸿 闻说天涯比邻友 明晨相聚观日峰 胡耀邦 戊辰•秋
(注:观日峰,泰山有景点名曰“日观峰”)
胡耀邦一行由中天门坐上缆车,登上南天门,漫步天街,与众多游人一起,向岱顶攀登。游人们惊喜地发现耀邦,向他招手致意,耀邦向他们点头微笑,亲切问候。耀邦一路询问卖东西的大嫂生意如何,与泰山挑夫亲切交谈,为大学生们签名留念,同碧霞祠的道长探讨道教渊源,与外国青年人合影。耀邦在大家簇拥下登上泰山极顶。他凭栏而立,俯视逶迤群山,远眺齐鲁原野。此时,他是什么样的思绪呢?! 回到御座宾馆以后,耀邦又在大纸上书写《重登泰山》诗,将诗题改为《再登泰山》。 回京后,耀邦又将此诗抄写送李锐同志,请他修改。后来,耀邦对登泰山诗又作较大修改并书写。2003年11月18日,我在浏阳胡耀邦故居陈列室看到了他手写的这两个诗稿。 其一: 重登泰山 倒提湍泉迎上客 裁剪翠色送归鸿 重来仰止竟不同 车如流水马如龙 曾覩蹬梯叩玉阙 又添乘索捉飘风 晓鸡声中观日出 昏鸦未栖抵莱蓬 闻说天涯比邻友 明朝相约踵相踪 经修改后的这一首诗,增加了“晓鸡声中观日出,昏鸦未栖抵莱蓬”句,特别耐人寻味。 胡耀邦在七年后再登泰山,首先看到:“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景象。泰山的游人多了,旅游事业发展起来了,他当然会高兴。再看诗中“昏鸦未栖”句,则流露出他的另一种心绪。耀邦两次上泰山,境遇和心情之差别,如此之大! 其二: 再登泰岳 车如流水马如龙 仰止重来竟不同 曾覩蹭梯扪玉阙 又添乘索捉飘风 倒提湍泉迎上客 裁剪翠色送归鸿 闻说天涯比邻友 明晨赛聚日观峰 这次又作了较多修改。耀邦在诗后注明:应以此定稿。以上两次修改,均未写时日。 耀邦的泰山诗,我共看到他手写的五个稿,足见他的重视和情深。 2007年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