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显然已经不适应国内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进行重大调整。胡耀邦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自己的外交主张。1981年3月,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奉行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他认为,要奉行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必须做到以下三条:任何时候不依附任何外国的外交政策,不受任何一种国际上的临时事件所支配,不为国内外某种一时的情绪所蒙蔽、所激怒。他还指出,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必须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发展或保持国家关系;尽量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人民群众建立、发展或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坚决支持一切受侵略、受奴役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胡耀邦说:“有了这四条,我们对外活动的形象就信义昭明,正气磅礴。” 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胡耀邦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题,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战略方针。 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具体化,是要切实地调整对美对苏关系。在当时的主要用意之一,是认清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与美国适当拉开距离,以保持中国外交的独立性。胡耀邦分析说,美国对华政策有重大变化,但对华的立场没有本质的改变。此外,美苏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即便美苏关系激化,美国对我们最好的情况也不会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那种情况。因此,对美国希望过头了,将来要失望。 在对苏联的政策方面,胡耀邦在1979年就进行了反思,主张要把苏联的扩张政策与社会制度区别开来,把苏联集团与广大干部和人民区别开来,把苏联与它的东欧伙伴区别开来。他还认为,苏联要全面搞对华战争并不容易。他在1981年3月又明确提出,在对苏政策上必须划清三个界限:坚定地反它的霸权主义,而不反它的国内政策,不要提出“联美反苏”;不要把政治斗争、反霸权主义,同完全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混为一谈;不要使人们误解我们同苏联整个国家相对立,而要同苏联广大人民尽量保持友好关系。他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如果苏联当局确有诚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并采取实际步骤解除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中苏两国关系就有走向正常化的可能。胡耀邦在对苏政策上的这些主张,改变了以苏为敌的观念,对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调整对美对苏关系的同时,胡耀邦还主张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为加强中日友好关系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着眼于21世纪,倡导推动两国世世代代友好,并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来华友好联欢,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 (来源:《世界知识》2005年第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