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南省挂职,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12月5日,胡耀邦在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的陪同下,驱车来到酃县(今炎陵县)县委检查工作。当天,他听取了县委书记郭步书等人的工作汇报。
晚上11点,县委招待所里已是夜深人静,但胡耀邦的住房里仍然灯火通明。此刻,他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着《酃县志》,这是他听完县委汇报后特地让人从县委宣传部借来的。多年以来,胡耀邦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到一处,都要先看地方志书,然后再下基层调查。
“余常过楚隋州,见厉山有神农洞。厉山人告予曰:此古炎帝生处,予以知帝固楚人也。史称其葬长沙之茶乡,而茶地因之陵名。今其陵在酃之康乐鹿原陂,是酃亦古长沙地也,宋太祖因神人之梦,遣使立庙碑……”胡耀邦看完《酃县志》这段文字后,详细做了记录,然后点燃一支香烟,思考着第二天的活动安排。
第二天早餐过后,他对县委书记郭步书说:“你们酃县有座炎帝陵,炎帝因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又号神农氏,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有幸到了酃县,就得去朝拜这位民族始祖。” 郭步书颇感为难:“耀邦书记,实在对不住,我们没有把炎帝陵管理好。1955年春节前夕,朝拜炎帝陵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当时没有专门管理机构,除夕那天不慎失火,虽经干部群众奋力扑救,但因没有灭火设备,致使整个主殿被烧毁。”
胡耀邦听完,连声叹息。他说:“殿不在,墓总还会在,我还得去朝觐。” 郭步书内疚地说:“我们工作没做好,解放十多年了,还没修建去塘田(炎帝陵所在乡)的公路。” “有一双脚,那就走着去吧。”
郭步书见胡耀邦去炎帝陵的决心已定,便陪同他一起步行前往。途中,他们一面找群众攀谈,了解民情,一面观看油菜生长情况。走了3个多小时,他们于中午时分来到了炎帝陵。此时,不少群众正在炎帝墓前烧香朝拜。胡耀邦对陪同人员说:“炎帝神农氏离我们几千年了,人们至今还在朝拜他,就是因为他一生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胡耀邦在炎帝陵前三鞠躬,随后绕炎帝陵遗址走了一圈,郭步书边走边向他介绍炎帝陵原来的规模、结构等情况。胡耀邦听完,深有感慨地说:“前人对中华民族始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能有力量建造如此宏伟的陵殿。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同样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样会有能力修复炎帝陵,只是现在国家遇到了暂时困难……”
12月7日上午,酃县县委礼堂座无虚席,胡耀邦向县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讲话。他说:“这次我到酃县来,看了《酃县志》,昨天又到炎帝陵瞻仰了炎帝墓,深有感触。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就葬在你们酃县,这是全县人民的骄傲。炎帝一生勤勤恳恳,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比如,他教人们制作农具,种植五谷,为寻药给人治病而亲尝百草,哪怕一日遇七十余毒,也不畏缩,终于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发明了医药。他又倡导交换,发明了商业,促进了交往,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因误尝剧毒的断肠草而献身。因此,几千年来大家都始终记住他,尊他为中华民族文明始祖,亿万中国人民皆以为炎黄子孙而自豪。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更加伟大,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比前人更大的志气、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毅力、更多的才能,下定决心,迎着困难朝前走,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如果这样,人民也不会忘记我们的。”
胡耀邦到酃县不过一天多的时间,对炎帝历史就有如此之深的了解和研究,使与会人员无不感到惊叹和敬佩。他的讲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会场上不时响起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1964年4月5日,胡耀邦又一次来到酃县,拜谒了炎帝陵,并在塘田乡社教工作队员会议上重叙炎帝精神。他说:“炎帝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一位功德卓著的部落首领,他治天下不纷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极,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乐之。”胡耀邦一边说,一边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接着他又说:“炎帝一生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永远为炎帝子孙所崇敬,如今炎帝陵只剩下断壁残垣,人们还是络绎不绝来烧香朝拜。我们都是革命干部,共产党员,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情,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 20多年后的1986年,经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国家文化部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炎帝陵。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闻讯后十分高兴,欣然挥笔题写了“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1988年炎帝陵主殿竣工后,胡耀邦亲笔题字被刻在高3.2米、宽1米的汉白玉墓碑上,竖立在炎帝墓碑亭中央,胡耀邦当年在酃县县级机关党员干部会上的一段讲话也被刻成题为“为人民多做好事”的碑文,镶嵌在御碑园内的石碑上。
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亲笔题写“炎帝陵”,同年,经国务院批准,酃县更名炎陵县。1996年,炎帝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如今,炎帝陵正以其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平均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游客们纷纷在胡耀邦题写的“炎帝神农氏之墓”碑前留影,在御碑园内详读胡耀邦“为人民多做好事”的讲话。是啊,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会忘记炎帝始祖,也不会忘记胡耀邦的谆谆教诲。
(来源:《党史纵览》2005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