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998年10月14日 地点:广州珠岛宾馆,桥对岸是广东省委办公大楼 人物:戴白色鸭舌帽的老者是时年84岁的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任仲夷,不戴帽的老者是时年83岁的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 拍摄者:于光远的秘书胡冀燕 两位老者为何互推轮椅?于光远和任仲夷是无话不谈的挚友,多年来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于老每次到广东总要约上任老促膝谈心,这次到广东也不例外,还叫上广东的著名评论家老烈到他的住地珠岛宾馆一块儿聊聊天。 中午吃饭时分,大家一起到餐厅,于老因腿脚不便坐轮椅去。路上,任老对于老说:“老哥俩了,我来为你推一把吧,看我的。”说完就顺顺当当地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于老前行,到了桥头又把轮椅顺顺利利地调了个头向餐厅走去,惹得大家都笑了。胡冀燕赶紧把这个温馨有趣的镜头拍了下来。 走了一段,于老说:“好啦,该轮到我为你服务一回了。”执意要任老坐上轮椅。于是,老烈出面调度,任老坐上了轮椅,不良于行的于老便在后面乐呵呵地做出推轮椅姿态推了那么几下。胡冀燕又把这个难得的镜头抓拍下来。 事后,于老写信给老烈说:“我请海天出版社寄你的《任仲夷点评于光远超短文》谅早已收到。你提供的两张二老互推轮椅的照片,书中已在前面显著位置刊用了,一虚一实,我坐轮椅是实,任坐轮椅是虚。他现在走的几步都够时装模特呢……”老烈后来对这件趣事写道:“于老腿脚不便,坐着轮椅,所以‘我坐轮椅是实’。经过我的一番‘导演’,步履安详的任,也坐了一会儿轮椅,因此,‘任坐轮椅是虚’(假的)。不过,说任老‘现在走的几步都够时装模特呢’,未免有点艺术夸张。他既没穿时装,更不会‘猫步’。此乃哲人隽语。” 老烈说的于老讲任老“都够时装模特”是“未免有点艺术夸张”,此言不假。而这两张照片确实真真切切体现这两位睿智老人的达观开朗和深情厚谊,此言也不假。 任仲夷比于光远大不到一岁,却比于光远早近8年逝世。于光远在任仲夷逝世后写下《怀念好友仲夷》一文说:“我总觉得不那么相信他就这样走了。他的去世带给我深深的悲痛。我和仲夷是多年的老朋友,更是思想上的伙伴。他思想敏锐、语言机智,许多抽象的理论一到他那里就变成了非常实际的主张。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仲夷走了,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向他学习,做思想上和实践中的强者。” 现在,另一个智者于光远也走了,这是思想理论界的一大损失。如他所说的,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怀念任老、于老这些“真正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好方式,就是向他们学习,“做思想上和实践中的强者”。 下面,摘录《任仲夷点评于光远超短文》中的几个片段,以缅怀这两位思想巨星吧。 于光远写《老马嘶风》: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终于成了一个老人。”这是恩格斯在七十岁左右给友人的一封信上写的第一句话。不这样看,就不是彻底唯物主义者。我的人生哲学,本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大风中我这匹识途老马仍应昂首嘶鸣,对一些重大问题,以老谋加新识,向社会呼吁。也不妨为基层、琐事出点主意。只是要更多地注意“量力而行”。我相信积极奋斗,对本人健康也会大有好处。 任仲夷点评: 通常所说的老马识途,主要是指归途之途,并非没有走过的生路,老马只识回头路。人与马毕竟不同,人能识北斗星,能辨别方向,能查看地图,再加上新知识,未走过的新路,也能摸索前进,甚至快速行走。 于光远看后感慨写道:仲夷真是一位懂得我又能给我以思想启迪的好朋友! 于光远写《打假还真》: 一切对社会有害的“假”,都属于须“打”之列,伪人体科学为害成烈更须高度重视。它们打着真理的旗号。而世上尚有不辨真假之人,不坚决打击这些伪科学就不能促使这些人看透那些坏人,认识真正的真理。不打假不能“还真”。 任仲夷点评: 和敌人作战中的伪装,给对方造成假象而制胜,可称为有益之假。假牙、假眼、假肢等均属之。但此类假物,必须用真材制成。凡用假材料制造的骗人产品,都须坚决打击取缔。 于光远写《民应使知之》: 这五个字是与另十个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唱反调的。实行“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的时代,早就应该让它过去,这种“政策”至少已经会遇到消极的抵抗。因为现在社会上知事明理的人越来越多,愚民政策未必如讲那十个字的人希望的那样,具有在较长时间内的“可行性”。奉劝他们,何苦硬要那样做?还是实行“民应使知之”好。这样大家都高兴,而且长期行得通。 任仲夷点评: 口头上讲“人民是能够辨别是非的”、“通情达理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但做起来却把人民当成阿斗,甚至害怕人民。所以,人民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不使人民知之,人民岂能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