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向李先念、谷牧汇报在广东建立蛇口工业区的设想,当即得到批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从此创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雏形。 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31日凌晨3时58分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37年前创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袁庚,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 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少年时期即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有媒体称这位世纪老人一生堪称传奇:“前半生曾塑造过如谍战小说般精彩的传奇故事;后半生,在争议中分辨发展走向,主政蛇口开放经济,探索政体改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先河。” 资料显示,1978年6月,袁庚被交通部党组委派赴港参与招商局的领导工作。1978年10月,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全面主持招商局工作。 整整37年前的昨天,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向李先念、谷牧汇报在广东建立蛇口工业区的设想,当即得到批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从此创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雏形。 此后,袁庚出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在计划经济体制还占据着垄断地位背景下,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带领广大的创业者,勇闯禁区,进行蛇口工业区全面改革的探索。 袁庚把对市场经济的诠释浓缩在“时间”和“效率”的概念中。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并逐步影响全国,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坐标。90年代初,袁庚又率先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牌在蛇口竖起。
创造招商局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 招商局官网昨日在悼念长文中表示,袁庚的一生是血与火的写照。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他奋起维护民族的尊严,争取民族的独立;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他毅然向黑暗开炮,谋求人民的解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敢想敢试、敢于担当,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投身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缔造出激情燃烧的蛇口“试管”,表现出一个时代先锋忠诚国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坚定刚毅的可贵精神和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 文章同时表示,袁庚执掌招商局时,创办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招商局已走过了100余年的历程,当时仅处香港一隅,实力薄弱。袁庚以开发蛇口为契机,为百年招商局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将招商局从一个单纯的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业务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创造了招商局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
马明哲称其为蛇口精神之父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昨日也发文悼念袁庚表示,“惊悉袁庚董事长仙逝,不胜沉痛。袁董是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一代伟人,蛇口精神之父,平安事业的孕育者、推动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亦是本人终身受益的恩师,我们铭记不忘。” 马明哲在文中回忆表示,80年代初,他在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负责员工工伤保险等福利工作,“80年代中期,我有机会向上级提出倡议,传承百年招商,重操保险旧业。这个提案在当时听来如天方夜谭,我本无大的把握,却意外获得袁董的关注和支持。” “平安从创立、起步、发展、壮大,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离不开他老人家的关心和支持。”据介绍,从蛇口起步的平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早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一家13人的单一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覆盖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跻身世界100强。 马明哲表示,“这一切,如果没有当年袁董的博大胸怀、高远智慧,没有他给予我们这帮年轻人充分的信任和毫无保留的支持,都不可能存在。袁董是老革命家,我们知道,对平安等诞生于蛇口的企业的支持,寄托着袁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深重情怀,平安任重道远,未来的路还很长。”
杰佩托老人袁庚 自喻木偶匹诺曹 1992年,75岁的袁庚退休。蛇口工业区自治管理权最终也收归深圳,蛇口改革试管的责任结束。 袁庚开始了他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几乎谢绝所有社会政治活动,甚至越来越少在小区内行走。早上起来练字、阅报,午休到下午3点起来继续阅报、练字,这就是晚年袁庚的一天。他喜欢背诵古典诗歌和文学的大段文字,有时候在保姆面前,他会背诵《红楼梦》中颇为伤感的「黛玉葬花」。 离休后的袁庚,也终于有更多时间和子女们相处了。袁庚儿子袁中印记得,自从1968年袁庚被康生罗织罪名囚禁于秦城监狱,到1979年的10年零8个月时间里,他都没有喊袁庚一声爸爸。现在,袁中印放弃了所有工作,全心照顾老人家的起居。袁庚的晚年,儿子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倾听者。有些不能在传记中透露的信息,和一些永远不能对外发布的旧闻,袁庚都会向儿子倾诉。我不会试图去整理父子之间那些隐秘的记忆。有些东西不属于可言说的历史,只属于袁庚和他的儿女们。袁中印说。 在《袁庚传》作者涂俏看来,八九十岁的袁庚是个调皮的老人。他喜欢孩子,经常买许多冰棍藏起来,遇到孩子放学,就拿出冰棍跑出去,惹得一群小孩围着他打闹。但是经常偷偷跑出去的袁庚老是摔跤,身上时常显出淤青。袁庚还自我调侃是个老摔哥,帅得很。 但离开改革前线的袁庚,似乎又没有将时事彻底放下。若干次采访中,他时常会提起一句话:向前走,别回头。似乎是告别,又似乎是对改革未尽事宜的寄托。另一句高频率出现的话则是,思想解放是你们这代人的事了。 晚年回顾蛇口改革这一段路程时,袁庚常拿《木偶奇遇记》里的杰佩托老人自比:我只不过雕刻了一个木偶匹诺曹,而匹诺曹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经历了种种奇遇,是因为碰巧用了一段神奇的木头而已。 余昌民却想象了另一种结局:倘若不是杰佩托老人,或者杰佩托老人没有拿这段貌似寻常的神奇木头雕刻木偶,而是做成桌子腿或者当柴烧了,那么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岂不要改写? 只是,袁庚已经无法再去回应余昌民的疑问。这位传奇老人在离他的百岁生日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停下了脚步,时间对他来说不再是金钱,那个叫匹诺曹的木偶,也终于长大成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