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重任在肩,“要杀出一条血路”,必须呼唤袁庚精神——以袁庚为代表的蛇口人“敢想、敢言、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五敢精神”。 前不久,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莅临广州南沙参加一个以自贸试验区为主题的公众讲坛。对于自贸试验区的开拓,他强调需要“袁庚式”的改革人物,“希望南沙走在中国体制改革的前列,杀出一条血路”。今年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南沙调研广东自贸试验区规划、筹备等情况时,特别重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源于袁庚的响亮口号,要求广东自贸区争创审批“特区速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沙作为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恰如当年蛇口之于广东。 蛇口与南沙,分别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改革使命。彼时,中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以特事特办的方式突破传统体制框架进行改革,来探索一些与国际相接轨的体制机制。今天,全球经贸格局面临调整重构,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强国力推新一代贸易规则,中国必须主动应对,以建设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抢占全球经贸规则主导权和自由贸易竞争制高点。同时,通过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经济特区核心在于设置政策优惠,着眼于有形的商品技术贸易;自贸试验区则在于消除政策壁垒,着眼于无形的全球服务贸易。形象地说,前者是“放饵钓鱼”,后者是“开闸放水”。 如今的南沙正如当年的蛇口,面临“涉深水、过险滩”的大关,前路并非坦途。三十多年前,打破铁饭碗,住宅商品化,股份制改革,直面舆论监督……一系列改革从蛇口发端,无数突破旧有陈腐观念与体制的举措喷薄而出,辐射全国。而今,自贸试验区已成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抓手,建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探索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南沙已时不我待。 36年来,蛇口以24项“全国第一”为深圳这座改革先锋之城书下重彩,并诞生了招商、平安、华为、万科等地世界级企业。而放眼国内,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同样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区域,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制度创新,都已经成为上海、天津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在GDP上,浦东约占上海的1/3,滨海新区约占天津一半。而南沙,却不足广州的1/10。当前,历史的新机缘、经济的新常态、发展的新期盼聚焦于南沙,这片寄望于打造“广州未来”的热土,必须传承开放的传统,承担历史的使命,必须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以深化改革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保障。这既是践行国家战略所需,也是广州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必然抉择。 南沙重任在肩,“要杀出一条血路”,必须呼唤袁庚精神——以袁庚为代表的蛇口人“敢想、敢言、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五敢精神”。自贸试验区的诸多改革,诸多制度创新,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政府自我限权、自我革命,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胆量、决心和手段,改革断难成行。以此观照,南沙虽已有不少“五敢之举”,但多少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为媒体、公众所熟知,敢闯敢试的氛围和机制尚未形成;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这个新课题,有的干部还不敢向过时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开炮”,视野、能力的学习提升“跟不上趟”,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对于上级已有明确部署的改革,“等靠要”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 发扬光大袁庚精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刚刚落幕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南沙作为一方改革热土,正是袁庚们大展拳脚的好地方、好舞台。千万个“袁庚”站起来,新一轮改革攻坚大业何愁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