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什么人都要实事求是,都要公平。”——胡耀邦 2009年11月20日上午。北京北长街会计司胡同25号两扇绿色铁门后的一个四合院会客厅。时值胡耀邦同志诞辰94周年,胡耀邦的夫人李昭、儿子胡德平,当年的秘书、老部下以及敬仰胡耀邦的人们,三十余人围坐一堂,一起深切缅怀耀邦同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几天前大雪降京城,依稀可见屋顶上还留着雪的残迹,但四合院并不显得冷清。会客厅的墙上,挂着胡耀邦同志的大幅画像,他的目光深沉而坚毅,令来客不禁动容。 88岁的李昭奶奶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看着一个个客人的到来,显得非常高兴,不停地打着招呼让他们一一入座。老朋友们互相问候,心照不宣地点头致意,气氛融洽,暖意融融。 李汉平、高勇、刘崇文,这三位胡耀邦当年的老秘书都来了,在他们眼中,老首长身上的优点值得一说再说。刘崇文不久前放发表了一篇题为《胡耀邦逝世前半年的心态》的文章(《炎黄春秋》2009年第9期),现在又写了一篇,他详细地给大家讲述了自己当年在耀邦同志身边的一些故事。刘崇文谈到老首长的光明磊落,谈到他的“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谈到他说过的“我们对什么人都要实事求是,都要公平”,他的发言引起大家的诸多感慨。作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跟随胡耀邦的警卫秘书,李汉平则不时插话,并为老首长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即不懂也不会提防别人而感叹。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表达了对胡耀邦当年为平反冤假错案所做工作的由衷赞誉,她表示,自己就是当年的受益者之一。胡耀邦1977年12月到1978年12月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为全国平反的冤案错案不计其数,为改革开放解放出大批的有用人才,今天来看,真可谓是功德无量,彪炳史册。 此外,胡耀邦当年在团中央的老部下也纷纷表达了对耀邦同志的思念。黄天翔表示,不防人是胡耀邦最大的优点。张黎群的夫人王玉如表示,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她还替人转交了一幅油画《耀邦高义图》。油画中的耀邦同志惟妙惟肖,李昭奶奶起身凑近赠与的油画,仔细端详后露出笑容,连连表示谢意。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为李昭奶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本《胡耀邦文选》,编选文章的跨期从1975年到1986年。这是继2007年出版的《胡耀邦思想年谱》一书后,又一本关于胡耀邦研究的史料详尽、内容权威的著作。文选主编详细介绍了编辑这本书的由来和过程,该书的价值也赢得了诸位在场同志的频频肯定。 胡耀邦于1915年11月20日(农历乙卯年十月十四日)午夜前后在湖南省浏阳中和乡一个贫苦农家出生。据《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一书记载,“是夜,月明星稀。” 胡耀邦的曾祖父叫胡名钟(约1840—1885),祖父叫胡成瀚(1858—1896),据族谱记载,他们都是读书人。父亲胡祖伦(1882—1954)在18岁时娶了文家市镇五神岭黄花冲村农家女儿刘明伦(1882—1967),婚后夫妻回到西岭祖居安家,共生育十二个孩子,六男六女,七个夭亡,留下了耀福(三子)、耀邦(四子)和石英(长女)、菊华(三女)、建中(五女)。胡祖伦家有房九间,耕地五六亩。胡家每年种植亚麻,胡母编织浏阳特产“夏布”,售布所得给家中贴补收入。胡祖伦兼作农活,后又干起挑脚的生计。 胡耀邦排行第九,父母叫他“九伢子”。胡耀邦诞生后的第三天,胡祖伦请堂房三伯父胡祖仪给孩子起名字。胡氏族人取名,从先祖建十公起,便制定字辈谱,即:云谦甫育,元奇志中;名成祖耀,德厚家行;千年远绍,万代恒昌。胡祖伦下一代是“耀”字辈,胡祖仪按照规矩,并寄意孩子必有大出息,引用《诗经•大雅•文王》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和《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句,给孩子取名耀邦,字国光。 胡耀邦幼时长得很慢,到会说话的年龄却吐字困难,有些结巴,但他聪明异常,性格活泼。长大后,他常随父亲和哥哥到山坡拾柴,到田里拔草,不贪玩,爱干活。15岁的时候,小胡耀邦就离家参加了革命,谁能想到,这个“红小鬼”后来居然坐上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位置,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15年11月20日出生的胡耀邦,在经历了人生中跌宕起伏的74年风雨沧桑后,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一道永不磨灭的印记。时间如梭,今天已是他的94周年诞辰了呵! 最后,胡德平发言表示,今天是父亲的生日,这么多亲朋好友过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胡耀邦文选》的出版,以及今年不少纪念胡耀邦的文章发表,都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明年如此,后年还是如此。”散席时分大家纷纷和李昭奶奶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