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里的温暖
2008年11月20日,入冬的京城寒意已深,而北长街会计司胡同却洋溢着温暖,人们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到耀邦同志家中,来纪念耀邦同志的93周年诞辰。前来纪念的人们,有耄耋之年步履蹒跚的老人,有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长者,有神情干练步伐稳健的青壮年,也有天真活泼被父母牵着抱着的孩子。有的是几个朋友一起相约而来,有的是夫妻俩一起,甚至扶老携幼一家人前来。这温馨的场景,仿佛大家是来探望一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耀邦同志的塑像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温暖,他的面前摆满了人们送来的鲜花和花篮。
不寻常家庭里的寻常事
李昭奶奶和德平同志早早的守在会客厅里,接待前来探望纪念的人们。李昭奶奶虽然已八十七岁高龄,精神仍然很好,每当有人进来,她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表示欢迎,对大家嘘寒问暖,令人倍感温馨。德平同志自己动手削好水果,端着果盘一一送到大家手中。尽管早已对耀邦同志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对同志的温暖情谊耳熟能详,但拿着德平同志亲自送到手里的水果,人们又一次感受到耀邦同志家中淳朴温暖的家风。这时,德平同志半开玩笑地向母亲邀功道:妈妈您看,我给大家分水果。李昭奶奶赞许的点点头,说:嗯,用双手!在场的人都会心地笑起来。 这是一个寻常的家庭,母慈子孝,招待客人热情周到;这又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在特殊的年代,无数被冤屈被迫害,生活工作遇到困难的同志曾在这里感受到同样的温暖和热情。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关怀前来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同志,无论主人是否身居高位,始终如此——是这个不寻常家庭里的寻常事。 人们感受着耀邦同志家中轻松温馨的气氛,热烈的彼此交谈。谈过往革命岁月耀邦同志留下的珍贵回忆;谈艰难的年代里,耀邦同志给自己的莫大鼓励和帮助;谈三年前的今天,中央召开耀邦同志9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时人们的激动与兴奋;谈耀邦同志当年关于改革开放的种种设想和思路在今天依然是真知灼见……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不会忘记
2008年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国内外回顾改革三十周年的媒体报道、系列专题、出版著作数不胜数,其中无一不提到耀邦同志在改革开放中为中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耀邦同志在1977年~1978年主持的几项工作直接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在“两个凡是”横 行的年代,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率先组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并亲自定稿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冤案“沉积如山”的情况下,他顶住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地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五年间,共平反冤假错案300多万件,前后涉及人数达到一亿人。如此大规模的平反,解冻了建国以来人们心中沉积的冰雪,带来了中国改革的春天。 在经济改革方面,耀邦同志大力支持“包产到户”,积极推动农村改革;肯定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发展城乡经济;创建经济特区,支持对外经济合作,推动经济改革深入发展。 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创者和领路人,耀邦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勇于承担历史的重任,敢为天下先,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艰难而辉煌的道路。 如今,在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曲折历程,都在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辉煌成果的时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怀念这位伟大的领导人。 耀邦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