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19岁 初春 继任张爱萍职务,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少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别称。少共中央局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少共中央局驻地为下肖区上场屋,离中共中央局驻地很近。凯丰(何克全)任少共中央局书记,刘英任组织和宣传部长,陈丕显为中央儿童局书记,谭启龙、赖大超是少共中央局的干部。胡耀邦同陈丕显、赖大超等友谊情深。生活艰苦,每天只吃两餐,每餐只有三两米,缺油缺盐,顿顿清水南瓜,充满乐观精神,朝气十足。胡耀邦帮助领导抓全面工作,管机关事务,还要参加各项实际工作,并且到下面去作调查研究。许多突击性活动,如“义务星期六”、“突击周”等,都是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指导少共中央局和少共先锋队总队部联合发起动员少先队员参战和扩大赤卫队组织的运动,工作围绕“扩红”、征粮和支前展开。宣传关于参加红军的优待政策,如军属土地有人代耕;在商店买东西可以享受5%的折扣,有时免征税收,给军属送慰问品盐、火柴、大米等等。动员农家妇女为红军编草鞋,动员少年儿童站岗放哨,严防奸细混入。给红军家属种地或做家务。 1月至10月 到少共中央机关一年,进步很快,成绩突出。认真学习,酷爱读书,努力求索。在工作中起草的文件、发表的意见,言之有物,多新见解。得到主管青年团工作的张闻天和主管组织工作的李维汉以及少共中央领导人信任,被作为优秀干部培养和使用。 10月中旬 随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少共中央机关干部刘英、胡耀邦、赖大超等随中央“转移”。闽赣苏区团委书记陈丕显、湘鄂赣苏区少先队总队长谭启龙留下坚持斗争。胡耀邦结束工作,清理和销毁文件,打点行装,踏上征程。 10月16日 黄昏,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部队撤离瑞金,撤离中央根据地,向西作战略转移。中央各系统组成两个纵队:中央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及直属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简称军委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代号“红星”;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和军委后勤部门,工会、共青团等单位组成第二野战纵队(简称中央纵队),李维汉任司令员,邓发任政委,代号“红章”。胡耀邦被编在第二纵队“中央工作团”,在总政治部做民运工作,并担任共青团组织政治思想工作。 10月18日 从瑞金出发,经过两天行军,随大队来到于都河边。背着由一条毛毯几件衣服打成的简单背包,带着一袋干粮和10斤米,挎包里装着几本书和笔记本,腰带上挂着搪瓷饭碗,筷子别在绑腿里。后半夜渡过于都河。 10月下旬 行军途中染上疟疾,坐担架继续行军。通过第二道封锁线时,疟疾已经止住,坚决不再坐担架。在湘粤边界,遭寒雨反复淋浇,又发起烧来。 12月1日 中午时分,随中央纵队渡过湘江。湘江之战失利,部队不满。感到思想工作十分难做,大家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自己同样有迷惑。少共国际师战友在战役中损失大半,感到前所未有的沉痛。 12月18日 在贵州黎平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行动方针问题,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预定以黔北重镇遵义为新根据地的中心。军委发出指示,布置政工人员向部队说明黎平会议精神。胡耀邦按照要求,开展思想解释工作,同时指出:现在进入苗族侗族地区,要执行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买卖公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举行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宣传红军,组织文工团给老百姓演戏唱歌,安排政工人员刷标语、发传单。每到一地,他根据当地情况拟写宣传词,在群众大会上发表鼓动性演说,在墙上刷写标语,教儿童们唱《少年先锋队歌》。 1935年 20岁 1月7日至19日 7日,红军占领遵义。15日至1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胡耀邦运用各种形式,介绍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各行业都组织起来,同剥削阶级作斗争。在全城大街小巷,写满标语。 2月10日 部队进行整编,大幅度压缩机关,中央纵队精简。胡耀邦从“中央工作团”编入红三军团由彭雪枫任团长、甘渭汉任政委的十三团,担任党总支书记。 2月25日 十三团以急行军速度抵达娄山关,经过肉搏,占领金山制高点。又经5次冲锋,在黄昏时分占领娄山关隘口,随后再次占领遵义。 2月27日 部队在遵义城外待命,一队国民党飞机低空飞来,一块弹片击中胡耀邦右臀部,大量失血,身负重伤。担架队急速把他送进临时安置伤病员的遵义天主教堂。由医生王彬手术,弹片未能取出,一直残留在身体里。后来他说:那时“我已经把死亡置之度外了。没有任何选择,我只能战斗下去。不战斗,也得被(敌人)杀死。” 3月10日 红军撤出遵义,向北由茅台镇附近三渡赤水,西进四川古蔺。西进途中,胡耀邦因伤躺了两天担架,然后改骑十一团政委张爱萍让出的马匹。不久,把马让给更需要的人,自己坚持徒步行军。 6月14日 随红军大部队翻越夹金山。在雪山上做行军鼓动工作,空气稀薄,不能讲话,拍手鼓舞战士前进。暮色时分翻过雪山,先头部队在达维村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8月 毛儿盖一带是藏族地区,人烟稀少,缺乏粮源。军委成立“筹粮委员会”,组织人力分头筹粮。胡耀邦投入筹粮工作。同筹粮队员们一道,出去张贴保护藏民的布告,在田里插上保护牌,通过通司动员藏民回来,宣传红军民族政策和筹粮办法。筹粮路上意外地遇上赖大超。和张爱萍把自己的一点点蜂蜜和麦饼拿出来,让赖大超充饥,还要他带走一些留用。 8月21日 杨成武率先头部队红一军团四团出发,从东部边缘进入草地。周恩来率三军团殿后,三军团负责收容掉队战士及掩埋烈士遗体。胡耀邦担任红三军团直属总收容队队长。 8月下旬 过草地期间,与团长彭雪枫、政委张爱萍相遇总政治部巡视员冯文彬。4个人席地而坐,吃着冯文彬带来的牛羊肉干。张爱萍吟一句:牛羊肉干邀明月;胡耀邦接上:水乡泽国没酒喝;彭雪枫:该请老乡杜康来;冯文彬:打倒老蒋醉弥陀。吟罢,4人哈哈大笑。 8月21日至28日 和收容队员沿路救助和运送因饥寒倒下的战友,所有骡马都调集来驮载病号,担架队劳累不堪,牺牲战友就地掩埋。据三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仅一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快走出草地时,胡耀邦因饥饿、寒气和疲劳,疟疾复发,倒在沟边。遇担任三军团十团政委的表哥杨勇。杨勇把他扶上自己的马,忍着伤痛,牵着马送他追上队伍。 10月19日 随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随中央红军长征,从瑞金算历时367天,转战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原西康省)、甘、陕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历尽艰险,胡耀邦成为英雄史诗中的一个音符。仍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 1935年至1937年1月 任少共中央局军事体育部秘书长。 (节选自《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主编郑仲兵,执行主编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