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许多老一辈的共青团干部一样,年过古稀的河南省原副省长刘玉洁提起“胡耀邦”这个名字,充满了敬意。她评价中共中央今天在北京隆重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她说:“胡耀邦本人是实事求是的楷模”;她还说:“纪念他也反映了党是实事求是,是公道的,这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干部队伍中的心愿。” 文革刚开始,刘玉洁作为河南信阳团地委书记,被派到北京的中央团校学习。当时见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场景她还清晰记得:“他在台上挨斗,我们在台下陪着。” 她形容:“看著他被斗得厉害,我们心疼他、同情他。”3年之后,胡耀邦被下放河南省信阳潢川县“五七”干校的时候,刘玉洁恰巧是干校所在地黄湖农场的党支部书记,她又一次见到了胡耀邦。 “四人帮横行时期,他敢于提江青的意见,康生不和他握手,他是背着沉重的包袱被下放的。我到“五七”干校看团中央的同志,看到他很努力劳动,在田里插秧、卸车扛包、放牛,这是我真正和他面对面的接触。” 她透露,在河南潢川,当地人为了纪念胡耀邦,把他睡的床、用过的工具都还保留下来,供当地共青团员参观学习。“他留在人民心中的印象太深刻了。”老人感叹道。 文革以后,刘玉洁当选为河南省团省委书记。她说,发生在胡耀邦身上的几件事情令自己印象深刻:其一,胡耀邦顶着巨大的压力,为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团中央原书记处书记项南平反,并举荐项南到福建省任第一书记。项南的夫人汪志馨非常感激。如果没有胡耀邦承担风险的勇气,为项南平反是不可能的。其二、胡耀邦对待“ 五类分子” 子女的态度。他在青年团工作的时候很早就提出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他强调要“实事求是、重视个人表现,”这使得“出身不好”的年轻一代贴近党、跟党走,对建设社会主义、搞四化坚定了信心,他们对党完全相信了。 在刘玉洁眼里,胡耀邦是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他爱护基层干部,对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家庭、子女方面,他则是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夫人李昭,很早就从某服装公司提前退休。他的孩子都是相当忠厚老实的,从不打着胡耀邦的旗号做事。” 刘玉洁最后说:“胡耀邦留给人民的印象太深了,他心系人民,关心人民,是人民的好领袖。” (来源:大公网,大公报记者孙志,2005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