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30人致敬盛典 之现场 “30年30人•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致敬盛典昨日下午在有改革开放标志意义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政界,商界,学界,文体界等领域的30人获得“风云人物”称号。盛典现场的观众都对他们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感谢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以无比的勇气和魄力,在社会各个领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中国面貌的焕然一新作出了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 “有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才敢说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地推进改革。当下要团结各方,坚定方向,共克时艰。” ——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链昨天未能亲临现场,他在发来的视频中如是说。 “改革开放30年30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最大的人物——邓小平。我非常想念他老人家。” ——身在海外的周瑞金不能亲临现场,但他还是从大洋彼岸发来了感言。 [胡福明孙长江]“大家是给那篇文章投票” 昨天的致敬盛典环节,第一个接受致敬的就是一组双人搭档——胡福明和孙长江。在1978年,他们一个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一个是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理论组组长。那一年,两人写作的有关思想解放的文章被合并发表,诞生了之后赫赫有名的雄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主持人杨锦麟对胡福明说,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你那篇文章,我就考不上大学。两位老人随后在掌声中登台受奖。 头发全白的胡福明说,大家给他投票,实际上是给那篇文章投票。他特别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经胡耀邦审定的。“但是,并不是这一篇文章推翻了两个‘凡是’,推翻了个人崇拜,催生了思想解放”,胡福明说,改革开放之初的思想解放浪潮是全国干部、群众的集体努力所为。 胡福明认为,我们改革开放的道路只走了1/3,还有2/3要走,还有60年,今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不动摇。 从厦门赶来的孙长江老人已经步履蹒跚,但获奖感言时,他声音洪亮地说,“要说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那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改革开放是群众推动的,不是哪一个伟大人物推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是很一般的文章,但它代表当时的主政者心中确实有老百姓。” 两位在历史的际遇中相逢的老人,在时隔多年之后,昨天首次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双手。 [钟南山]“不要相信权威总是对的” “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一名非典中被钟南山院士所救治的非典病人,昨日,市民梁先生终于一偿五年来的夙愿,亲口对钟南山道上一声“谢谢”,同时还送上了一尊牛琉璃塑像。梁先生说,这头牛体现了钟院士的高尚品德,祝愿钟院士身体健康,像牛一样健壮;希望他为他的事业,也为老百姓做更多的贡献;当然还希望钟院士多休息,因为他太忙了。 梁先生的祝福刚刚送出,杨锦麟便笑着打趣自己的厦门同乡:“牛命,我们注定都是劳碌命啊!”非典期间,曾有境外媒体盛传钟南山为了病人夜以继日地忙碌,结果自己也传染了非典。杨锦麟现场求证,钟南山立马解释道:“得了肺炎,不是非典,病了五天,因为不好跟大家说,就在家里治疗。” 钟南山说,今年7月,他回到阔别28年的爱丁堡大学,校方为他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让他感慨万千。“我是一个大夫,也是科技工作者,是改革开放第二年第一批教育部送出的留学生,那时我已经43岁了,坐了9天的火车才到伦敦。我见证了这30年。在这次爱丁堡大学的欢迎会上,我说了一句话:不要相信权威的声音总是对的,要相信你所看的和你所做出来的结果才是真实的。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我在学术上的体会。” 钟南山感慨说,刚才看到于光远、杜润生他们都90多岁了,自己尽管已经70多岁了,在他们面前还只是小弟弟,他要向他们学习,永远耕耘,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严俊昌严宏昌]“我们的门真正打开了” 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代表严俊昌、严宏昌来了,他们代表的是昔日18户为了吃饱肚子,冒上杀头风险的小岗村农户。30年前,为了“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他们率先实行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这段历史,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两兄弟感触良深。严俊昌说,“在那时候我走这个路,出门一定要‘关严’,没有想到有今天,我们的门真正打开了,路是越走越宽,越走越幸福。” 严宏昌补充说,“将来30年我们也继续将改革的大门越开越大,要实事求是,那就是越改越好。” 两兄弟热情激昂的感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口若悬河的发言更令主持人杨锦鳞笑赞:“农民也可以出政治家。” [马胜利]“我早已躺在沙滩上” 外号“马承包”的马胜利,上世纪80年代以承包造纸厂闻名,从石家庄出发,据称他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全国承包100家造纸厂。但最终,这种数量上的扩大沦为失败。昨天的颁奖盛典中,他个人在改革之初的勇气和魄力也得到肯定。杨锦麟对他说,你所做的并不都是失败的。 有趣的是,向马胜利致敬的是广州造纸厂的总经理庄义汉。“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马胜利接过奖杯后说,在他20多年前承包纸厂的时候,广州造纸厂已经很有名,但现在更有名了,而“我自己却早就倒在沙滩上晒太阳了”。 但庄义汉却对这位改革前辈表示了足够的尊敬。他认为,中国纸业能有今天,与当年马胜利的承包有很大关系。他赠送给马胜利的礼物是一幅画,名为《一马当先》。 [任仲夷]他使个体户数量猛增 昨日的庆典,向任仲夷致敬的嘉宾广东省第一代个体户代表容志仁带来了一幅书法,上书“功德誉岭南”。五个酣畅浑厚的浓墨大字,浓缩一代人对这位广东改革开放人物的景仰之情。 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驱和闯将,1980-1985年主政期间,他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在广东打响改革开放的的第一炮。 容志仁在致敬中讲起自己和老书记的一面之缘。1981年,任仲夷接见私营企业个体户,容志仁作为代表参加,当时任老就鼓励个体户要进行个体经营、文明经商。容志仁说,“这次见面时,被接见的个体户才3000多户,一年后就发展到14万多户。任老带领全广东人民在改革开放前列取得丰硕的成果。这幅字是对任老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郎平]专程从美国赶来 从美国赶来的郎平在台上说,中国女排一直深受国人厚爱,中国女排为国家争了光,进而培养出了女排精神,与国人的支持分不开。郎平表示,要把这个奖项献给女排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 当郎平致词后准备走下台时,主持人杨锦麟赶紧用手肘拦住,示意稍等一会。“等下,帮我们照张像”,原来杨锦麟早有企图,欲与偶像留影一张。只见郎平做了个鬼脸,身子往下矬。杨一看,踮起脚尖,不过再怎么跳,怎么踮脚,还是不能与“铁榔头”比肩。 [邓丽君]在大陆首获此类殊荣 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这是邓丽君第一次在大陆获得殊荣。他的三哥邓长富代她接受致敬时说:如果今天还在,她一定会亲自到这里来。 下午5时15分,邓丽君的靓丽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熟悉的《甜蜜蜜》也在现场响起。生于1953年的邓丽君,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是55岁。尽管邓丽君从改革开放初期,她的名字就在大陆家喻户晓,她的魅力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改革开放风云人物的称号,可以说是邓丽君在大陆获得的第一个此类殊荣。 目前担任邓丽君文教基金董事长的邓长富告诉记者,在邓丽君去世之后,成立了这个基金会,该基金会一方面是推广社会公益事业,一方面是推广音乐创作,奖励词曲创作的音乐人。大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无数邓丽君的粉丝,而基金会明后年的工作重点将会在大陆开拓。 ■现场花絮 “我可以向霍启刚先生保证,你今天的新闻保证不会出现在娱乐版。”霍英东的孙子霍启刚甫一露面,身为主持人的杨锦麟就忍不住要拿“晶刚恋”来调侃一番。 在发表感言时,霍启刚说,“我爷爷在晚年的时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推动国家改革开放的事业上,从白天鹅到南沙都下了很大的努力,30年后的今天国家强大起来了……我希望年轻的一代可以铭记着老人家的精神、老人家的努力和老人家的教训,继续努力,把今天半开的门彻底推开。”这番精彩的发言赢得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Fans连姚妈妈都不放过 从美国休斯敦专程赶到广州的姚明妈妈风头丝毫不减她那在NBA赛季的宝贝儿子。现场不少人提出合影拍照,有的粉丝还掏出明信片要求签名,更多人在关切地发问,姚明的脚伤好了吗? 姚妈妈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姚明是祖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我们家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今后我们将以自己的行动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想法。” 姚妈妈告诉粉丝们,姚明伤势恢复得不错。有的粉丝询问,姚明何时造出“小姚明”?姚妈妈私下透露,不会那么快,姚明工作很忙,叶莉学业尚未完成。他们尊重年轻人的选择。 八旬老人收获最多掌声 作为“中国防艾第一人”,昨日,高耀洁收获了很多掌声。当大屏幕上出现“高耀洁”三个大字时,现场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得知高耀洁来到了现场,许多嘉宾纷纷自发起立。她同时也是出席现场年龄最大的一位获奖者。 为高耀洁医生致敬的嘉宾同样也是现在活跃于抗击艾滋病、帮助艾滋病母亲的民间人士——广州医学院附属妇婴医院禤庆山主任医师。他送上一个小小的笔筒,希望高老“笔耕不辍”。 现场致辞时,尽管事先已安排好凳子,年事已高的高耀洁依然坚持要站立发言。她表示,对于为之奋斗了13年的防艾事业,她还会继续下去。热烈的掌声再一次献给了这位执着的老人。 采写:本报记者 陈良军 朱丰俊彭美 刘黎霞 实习生 詹淑卿 摄影:本报记者 冯宙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