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丽君 30年30人 致敬辞 邓丽君是“古典”留给“现代”的一个礼物,是久违的“问候”,天籁人情的“共鸣”。正因为这种独特的质地,当国人急于冲破“革命”伦理的道袍时,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才转化成了个体自由伦理的“我在”呢喃,具有了一种无坚不摧的颠覆性和哲性魅惑。 ■档案 台湾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后。 邓丽君本名邓丽筠,1953年1月29日生于台湾云林县,1995年5月8日在泰国病逝。从小有着唱歌天赋的邓丽君14岁因为家境贫寒被迫辍学登台表演,从此开始了她传奇的歌唱生涯。至20世纪70年代末,在台湾,“邓丽君只是星河中芸芸歌手之一。真正的巨星地位,是在她的歌进入大陆之后才奠立的。”改革开放之初,邓丽君的歌曲是一种具有颠覆效果的符号。她那清甜圆润、缠绵柔情的歌声,让大陆听惯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 1979年,歌星邓丽君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已经风靡日本和全世界华人圈的她,正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麻烦,准备在这里过一段清净悠闲的学生生涯。没有想到,一天晚上,当地的电视新闻节目却开始播放她的歌曲和照片,而此后一段时间,《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在没有采访她、也对她生活在美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报道了她的消息。尽管那个阶段邓丽君在美加华人圈举办巡回演出,新闻的主题却是,一位台湾歌手,在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赢得了巨大的粉丝群。当她1983年在香港举行的15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发现穿着列宁装的大陆歌迷,始知新闻所言不虚。 在邓丽君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她已经被西方媒体当成改革开放的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风向标。 小城故事多 那个时代的声音 曾经为邓丽君写传的传媒人师永刚,如此描述少年时的自己与邓丽君的邂逅:“我走在这个山西小城的尘土飞扬的街道上,呆挂在街道边的电线杆上的有线广播里,忽然传出歌声: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在晨间的八十年代气质里,永远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如果要寻找中国大陆的八十年代的代表性声音,邓丽君无可争议地位居首选。那是个解放与压抑进行拉锯战的时代,她的歌声象征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私人生活解放的渴求。尽管她在亚洲其他地方同样赢得巨大声望,却不曾像在中国大陆这样,拥有复杂的时代内涵。 跟今天的追星族不同,邓丽君的大陆歌迷,不仅无法在电视或者现场,领略她演唱会上的绰约风姿和豪华阵仗,也不能在任何大陆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关于她生活的只言片语。那些疯狂迷恋她声音的人,只能在杂乱的黑市小店里,翻录的盒带上看到翻印的、她的模糊面容和身影,甚至,更早的时候,只是海峡那边的“敌台”里传来的带着强大干扰信号的声音。她从未踏足中国大陆,没有任何包装或炒作,她就抚慰了亿万人的心灵,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偶像。 这是流行文化也许再也无法复制的奇迹。 1967年,她在第一张专辑中录制了伴随一生的《何日君再来》。在邓丽君歌声风靡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的时候,大陆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人们生活中长期只有进行曲和八个样板戏。 10年后,邓丽君与中国大陆的相遇,是在一个充满断层、也初现希望的年代。那时候,个人生活中的温情,中华文化婉约文雅的一面,已经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被当作资产阶级的东西,无论是《小城故事》中朴素亲切的故园风味,还是《甜蜜蜜》的单纯甜美,或是《但愿人长久》的中国式意象,对大陆人早已陌生,却正是他们最渴求的——那个年代,即便是恋人的书信,也以“革命友谊常青”这样的字句结尾。 何日君再来 终其一生未能踏足大陆 歌声是被关起来的。那时候,海峡两岸冰冷对峙,很多人最早是从“敌台”聆听到她的歌声。录音带从南方辗转流入,在广大的黑市中流传翻录。在1979年后一度兴盛的群众自发舞会上,最常听见的主要就是邓丽君的歌。 随着政治气氛的缓和,1985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邓丽君说: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的新闻报道。这是中国大陆新闻界对邓丽君的第一次正式的报道。1980年代中后期,有关方面有意促成邓丽君“登陆”演出,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何日君再来?何日君能来?大时代的反复中,邓丽君落户苏州、回到歌词中的老上海,为普通民众演唱的浪漫家国梦,几经辗转最终还是成空。 此后,有关邓丽君的书籍、唱片、磁带,都能在正规渠道见到。终于,在邓丽君仓促往生的那一年,1995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新闻时段报道:“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昨日在泰国清迈病逝”,并播放了多段邓丽君生前演唱活动的电视画面——这是中国大陆最高级别的媒体第一次报道邓丽君,对她的报道传播,之后不再有禁区。 她不再被禁止,得益于她也参与开创的新氛围。邓丽君常以一袭中式旗袍出场,她的言语和举止,都流露出大陆人陌生而无法抗拒的人文气质。她的音乐形式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婉约一派,也融合了20世纪30年代发源于上海的都会风情,她连接了历史与当今,传统和现代,化解了两岸分隔30年的冷漠,在民俗文化中,为中国人的风格定调。模仿她的唱腔、研究她的配器、翻唱她的音乐作品,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工业因此滥觞。 2006年,文化部前部长刘忠德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喜欢邓丽君的歌,对于邓丽君没能来大陆演出,是自己当文化部长时的遗憾之一。 2008年9月23日,央视4套播出特别节目《喜爱邓丽君的那些人》,开篇语是:如果说对于全球所有的华人来说,有一个声音能让所有的人安静下来,那这个声音可能就是邓丽君的歌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