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万国权副主席、黄孟复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出席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1985年6月12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猝倒在日本东京的学术讲坛上。为纪念华老的科学贡献和崇高品德,中国少年报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于1986年创办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消息传到胡耀邦同志那里,他欣然提笔为“华罗庚金杯”题写杯名,用以纪念他这位科学界的好朋友,并对广大热爱科学的青少年小朋友们,为营建中国人的宏伟“通天塔”寄于厚望。 耀邦同志对“文革”中的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运动深为忧虑,颇为不满。针对这种情况,他不只一次说过:现在的学生实际上是失学了,这是一种社会危机、民族危机。同时他又总是希望转机的到来。我记得1972年的某一天,叶旋宁的来访使他愁眉为之一展。出狱之后,一只手臂已残的旋宁告诉他,1970年,经总理同意,数学家华罗庚正在许多地方讲学,到很多工厂、矿山、研究所教授优选法、统筹学。他和一些青年朋友也都参加了这方面的工作。一老一少谈得十分火热。终有一天,在好心人的安排下,耀邦同志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拜访了华老。华老畅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他准备长期深入经济战线,用他的数学专长为工农业、流通业服务,并将此目标概括为十二个字,后经耀邦同志建议,他最后敲定为“大统筹、广优选、联运输、策发展。”正如华老所言“他(耀邦同志)的话使我充满了信心,下定了决心,必须投身到生产实际里去找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着特殊的建树,他的学生王元、陈景润都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荣的宝贵人才。同时他也在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他为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走遍了祖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 1982年3月22日,华老给耀邦同志写过一封信,谈到他在有生之年,“愿集中力量做三件事:(1)为国民经济的数学应用;(2)理论研究(这也是应用的基础);(3)把十年浩劫期间‘偷’、‘抄’、‘散’的手稿,回忆一些写一些。”在科学技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应该说耀邦同志和华老有着相当多的共同语言。早在1981年耀邦同志在科学院讲话时,就“事先估计到,我有的话,可能不那么受欢迎。果然,当我说到要到实际中找课题时,当场没有人鼓掌,事后也没有什么反响。”华老在这封信中表示“我现在补鼓一掌,举手赞同。当然可能是孤掌难鸣,反响不大。”耀邦同志十天以后回信“我们这些门外汉并不反对有些同志继续作纯理论的研究,去探索还没有为人类认识的新领域、新原理。但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推向前进。” 华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找到了应用数学的大舞台。他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其意义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统筹法是为解决生产组织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优选法是为解决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的一种计算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用最少的投入以期达到最大效益。这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又经常被遗忘的问题。这一问题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数论研究的著名数学家,能够如此面对我国的中心任务,急四化所急,想四化所想,说华老是一位最热忱最务实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最不尚空谈的共产党员,谁能说否? 二、统筹法、优选法当然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发展。华老推广两法的根本意义还在于减降工人、农民的劳动强度。正如上海工人所言:“统筹法是华罗庚专门为减轻我们工人劳动研究出来的,为什么不让我们学”。工人同志说得很好,两法在今天看来,就是遵循价值规律,为节约劳动,减少劳动消耗,为工人着想的一门学问。 三、华老是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家,但他也有相当功力的哲学思考,而且诗词歌赋都很精通。文革期间他经常谈到岳飞,他认为“直捣黄龙”可以,“迎还二圣”很难。这就是岳飞的悲剧所在。一位青年朋友将华老对岳飞的分析说给我听,我向耀邦同志作了转述,他听后点头无语。现在回想起来华老也是相当关心政治,非常懂政治的人。政治给了他一个更宽广的眼界和胸怀。他关心追求的政治,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是为科学而献身的政治。他的统筹法、优选法就是把毛主席的统筹兼顾的思想,把统计和运筹、计算机手段结合起来的思想方法。华老还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在这一岗位上,他十分清楚“在国外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应用数学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他深刻认识到,计算技术和计算数学将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推动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首先从科普开始,着手介绍他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在他的领导下,该所研制成功103型、104型、109型计算机,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得我在北京二中上初中一年级第一堂数学课时,班主任乔极峰就对我们说:“同学们学数学、学几 何不要老想得5分。如果想得5分,我可以给你们写上一连串的5分。你们要学华罗庚。一个只上过九年学的初中生现在成为一个大数学家!数学学懂容易,难在一个精!”乔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精”字,然后用粉笔使劲在黑板上杵上一点!“什么是天才,华罗庚说‘天才就是勤奋’!”乔老师铿锵有力地结束了他对新学生的训导。 可能是由于华老少年辍学的原因,所以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他是新中国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自“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开展以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有300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涌现出许多少年英豪,影响遍及海外。蒙“华杯赛”组委会盛邀,此文属忝列门墙之作,惟望“华杯赛”越办越好才是本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