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 视频 音频 书签 博客 旧版入口
标  题
作  者
正  文
简  介
不  限
   
 
   
     
 
 
·胡耀邦的战友—..
·华炳啸:反宪政..
·袁绪程:关于中..
·秦晓、陈志武、..
·张曙光:“马克..
·华炳啸:宪政社..
·童之伟、秦前红..
·陈有西:中国司..
·陈有西:宏观调..
 
 
·国务院:去年30..
·两会前瞻:监察..
·为全面深化改革..
·郭树清:抓住“..
·农业供给侧改革..
·多地出台户籍新..
·中国公布8大领..
·报告:30岁以后..
·国企改革2016年..
 
专题特辑  /  怀念耀邦  /  口述耀邦  /  耀邦研究  /  电子杂志  /  背景参考  /  投稿
  网上纪念馆  /  耀邦家庭  /  耀邦年谱  /  耀邦著述  /  手迹文物  /  故居陵园  /  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 >> 视点
张立栋:从社会学角度看“共同富裕”
作者:张立栋      时间:2023-03-16   来源:《中国民商》杂志2023年2月刊
 

  经济学家说,实现共同富裕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市场经济。

  必须承认,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促进国民财富增长最佳路径。这已经被无数经验和事实反复证明。

  不过,国民财富增长的成果,即“蛋糕”有一个如何做大、分好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做大了的蛋糕给分好。全世界范围来看,做好这件事的例子并不多。

  “共同富裕”是一个纯经济问题吗?显然不完全是。

  中国人所讲的“共同富裕”,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达到相当程度的丰衣足食,在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基础上最终实现普遍富裕。

  以此来看,共同富裕应该有两个前提,一是丰衣足食到相当程度,二是消除两极分化。

  后者,不是简单靠经济学理论——无论是哈耶克还是凯恩斯所能解决的。它还需要引入社会学视角和思维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学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往几十年中,经济学成为“显学”,而社会学专家似乎只是闷在书斋里做学问。自称“经济学家”的人一抓一大把,鲜有人以“社会学家”自居。在决策层面,也很少看到用社会学视角对现实问题加以关照。

  社会学是干什么的?它是立足于社会实际,以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研究社会现状,探讨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分析建立和完善合理制度的可行性路径。说白了,就是要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其中也包括经济的。

  不过,社会学研究一般都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性,因为关注重大社会事件,所以很容易踩到“红线”,这方面的研究颇有些“吃力不讨好”。另外,社会学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沉下来研究它的人确实不多。

  但是,社会学应当承担的重要角色不该长期远离舞台中央。社会学所能揭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学科,应当在重大社会命题上发挥更大价值。

  马克思作为和涂尔干、韦伯并列被公认为经典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对社会学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包含着大量对社会关系的分析——生产关系就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用社会学专业人士的话来说,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是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包括唯物史观、社会阶层分析理论、异化理论和意识形态等等。

  孔德、杜尔凯姆、齐美尔和帕雷托等,这些如雷贯耳的社会学巨匠,他们创造出的认知体系,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即使斯宾塞这样拥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个人主义者,也强调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人应该也必须相互依赖,以维护社会的生存。

  回望历史,社会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他们所作的努力,对人类社会在19和20世纪之交遭遇的危机做出了种种积极回应。

  马克思和杜尔凯姆尽管身处危机四伏的时代,但他们对未来抱以乐观主义态度。马克思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序和崩溃的必然性,设想一种更为人道、人人可以自由发展的社会体系,解决当时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物化和异化现象;杜尔凯姆则相信,“工业主义的进一步扩张,将建立一种和谐而完美的社会生活,并且这种社会生活将通过劳动分工与道德个人主义的结合而被整合。”而在韦伯看来,人类行为有两个因素组成:利益和社会关系。“两者常常是纠结在一起,不可分开,譬如,制度就不能视为是规则的组成,它们可以更好地概念化为靠社会关系锁定在不同形式中的利益”。

  回到今天的中国,在解决“共同富裕”这样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时,明显感觉到社会学家及这门学科在决策层面发挥的影响力远远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通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正属于典型的社会学研究范畴吗?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问题。而解决“两极分化”正是社会学关注焦点。社会学家承认,他们的理论就是要通过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和改善社会福利。

  经济离不开社会。面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时,不应让社会学家长期缺席,不应让社会学视角长期游离。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有人评价说:“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社会主义的真正实现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只会是贫穷的普遍化。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这个过程还伴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如此,这个社会才能说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当下之中国,用社会学的眼光关照世界,关心“共同富裕”这副重担不能只是“经济学”的任务,同时也是“社会学”的重要任务。希望“社会学”能用更清晰、冷静的态度分析社会结构,追问社会现象的发生机制以及背后的逻辑,拿出积极应对之策。“市场经济”和企业家们应做和能做的,就是尽力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蛋糕,接下来就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用更广阔的社会学视角和办法促进“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加入收藏夹】【关闭
 
 

   
 
张立栋:从社会学角度看“共同富...
杨天石:周作人与胡适的唱和诗
许纪霖:从自身的历史脉络理解中...
干春松: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
何哲:文明是一种知识结构——兼...
公方彬:随着一个个偶像级人物落...
唐世平:经济发展为什么那么难?
 

[getpllist]17[/getpllist]
 

京ICP备060258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9933     电话:010-82271466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如作者对本网站发表其作品有不同意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