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 视频 音频 书签 博客 旧版入口
标  题
作  者
正  文
简  介
不  限
   
 
   
     
 
 
·胡耀邦的战友—..
·华炳啸:反宪政..
·袁绪程:关于中..
·秦晓、陈志武、..
·张曙光:“马克..
·华炳啸:宪政社..
·童之伟、秦前红..
·陈有西:中国司..
·陈有西:宏观调..
 
 
·国务院:去年30..
·两会前瞻:监察..
·为全面深化改革..
·郭树清:抓住“..
·农业供给侧改革..
·多地出台户籍新..
·中国公布8大领..
·报告:30岁以后..
·国企改革2016年..
 
专题特辑  /  怀念耀邦  /  口述耀邦  /  耀邦研究  /  电子杂志  /  背景参考  /  投稿
  网上纪念馆  /  耀邦家庭  /  耀邦年谱  /  耀邦著述  /  手迹文物  /  故居陵园  /  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 >> 视点
陈剑: 13年前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为什么仍然有效?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陈剑      时间:2023-01-28   来源:《江汉论坛》2023年第1期
 

     党的20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选项。

 

    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都有机会凭自己的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凭自己的贡献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不能把哪个群体甩出去不管。

 

     要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对策。

 

     现在的问题是,当下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是怎样的情形,如何改进。

 

     一、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

 

    1912年,意大利统计与社会学家Corrado Gini提出以他名字命名的基尼系数。这是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包括收入(Income Gini)和财富基尼系数(Wealth Gini)。前者数据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后者数据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中国基尼系数是多少,一直存有争议。但普遍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较高。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基尼系数自2000年开始就越过了0.4的警戒线,并且逐年上升。2021年为0.47。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们,几乎普遍认为, 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明显偏低,实际数据至少高于0.6.也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7。而中国台湾,2022年基尼系数只有0.338,属于收入分配较为合理。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之所以明显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灰色收入没有统计进去。所谓灰色收入,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腐败问题,同时造成了一些合法和非法界限不清楚的灰色地带。经济学家王小鲁认为,大量的灰色收入,可能是还没有被证实的非法收入,但只有通过法律的途径明确之后,才能判定哪些是非法收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靠推动经济体制甚至政治体制改革。

 

       但不论如何,即使以中国官方数据0.47为准,中国基尼系数过高属于不争的事实。

 

     基于基尼系数的重要性,且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几乎普遍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一数据目前只能够作为参考,基于此,笔者建议,应当允许国内一些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公布自己基于统计数据得出的基尼系数,以供研究参考。

 

      二、如何缩小居民的收放差距

 

    13年前,2010年11月,笔者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刊物《中国发展观察》刊发文章,“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共提出了八条措施推进收入分配改革。13年过去,上述八条改革措施,仍然有效,且不需要作任何改动。这八条件措施分别是:

 

     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充分发挥政府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

 

     打破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

 

     财税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推进“三次分配体系”的建立。

 

    为什么13年前提出的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仍然有效,原因既有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在这13年虽有一些变化,但整体看变化不大;更有提出的诸多改革措施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实施。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变化没有。例如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积极作用。但这一因素,并没有改变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整体格局。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如果不采取措施有效推进,特别是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政府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的落实,这个问题再过十年依然存在,且较为尖锐。

加入收藏夹】【关闭
 
 

   
 
陈剑: 13年前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措...
任剑涛:从现代化的规范含义理解...
黄裕生:现代国家的双重身份与未...
夏柱智:有进有退:中国城镇化进...
田家英 :奴才见解
李伯重:中国学者实在有愧于我们...
强世功:如何思考政法
 

[getpllist]17[/getpllist]
 

京ICP备060258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9933     电话:010-82271466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如作者对本网站发表其作品有不同意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