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胡德平捐资助学记 村人孙斌者,老红军也。久居异地,心怀故里,曾于一九八二年捐资村中,建成首座希望小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得悉,欣然命笔,为该校题写校名,曰“振华小学”。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胡耀邦总书记之子胡德平莅临该校,目睹先父遗墨,情动于衷,心潮难平,毅然以个人并科瑞及光彩事业两集团之名义, 捐资二十万元,以示继先父遗愿之志,拓孙老美意之举。 村民闻之,皆感佩而称颂。村之主事者,欲建教学楼一栋,彰其盛德善举也。意合民心,未几而议决。旋绘蓝图,并请能工与巧匠而来。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破土,越两月而告竣。斯楼也,上下两层,框架式结构,设教室八、教办室四,总建面积八百一十二平米,共投资四十五万元之巨。如今之校园,楼新而美,境雅而清,诚为教学之佳所。一座山村小学,竟获中央领导父子两代关爱,实乃荣幸之至。由此观之,国家寄望于教育者甚厚。尚期莘莘学子,敦品励学;执教诸君,励精图治,以报领导兴学强国之厚望矣。是为记。
原省政协委员、县人大副主任 王成耀撰文 孙家山党支部、村委会 立 二○○三年 月 日
碑 正 面(碑文) 孙斌同志: 你四月十二日给耀邦同志的来信,耀邦同志已看过了,遵嘱耀邦同志已为振华小学题了校名,现随信寄上,请查收。(耀邦同志四月底即书写了,因为需要复制存档,拖延了时间) 敬礼 振 华 小 学 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碑 背 面(碑文)创建振华小学碑记 教育是实现四化之基础,学校乃培养人才之园地。孙斌同志孙家山人,早年投身革命,战争年代屡建功勋。花甲之际,壮志不已与其偶饶楠同志,将节衣缩食之积蓄及残废金万元献给家乡,倡议创建振华小学,此举得到各级政府支持,村民齐心协力于一九八三年十月破土动工,翌年五月峻工。校园占地十亩,建筑面积六百四十四平方米,教室六个,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无不咸备其宽绰度为本县小学之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闻信亲书校名,六月一日省地领导光临落成典礼,他终于实现了“愧无才学酬时望,惟有忠勇报党恩”之夙愿,发扬了“财富献给人民,精神留给后代”之风尚,故今撰文以昭示晚辈,流芳百世。 白水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
哀悼党的好领导,人民的好公仆—— 胡耀邦同志五十年前拜识君,弱冠雄才感人深。 智勇兼备斗田匪①,威镇安定福黎民。 三杯水酒铭记心②,革命征途指南针。 清理冤案转乾坤,解放小平建殊勋。 主党施政宏图展,超人胆略世罕见。 党性纯正豪侠辩,真理标准得实现。 清正廉洁是表率,治家严谨是典范。 朝气蓬勃永不倦,豁达大度令人赞。 横眉冷对贪腐指,俯首甘为民公仆。 鞠躬尽瘁呕心血,功德不虚此一生。 迭经坎坷度春秋,笃信马毛始至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①田匪:即38年国民党派出吃摩擦饭,发国难财的反共专家田杰生到安定县(现在的子长县)任县长。 注②三杯水酒铭记心:是38年一次聚餐会上胡政委敬了我三杯酒(详情见我回忆录一文:一小杯水酒的伟大深远意义)。
孙 斌 1989年8月15日 振华小学简介 白水县振华小学位于史官乡孙家山村,是孙家山籍老红军孙斌同志捐资万元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全体村民努力下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创建落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闻信题写了校名,省地领导参加了落成典礼,县人民政府为此树碑纪念,教育局确定振华小学为县级重点小学。 振华小学占地十亩,建筑面积六百四十四平方米,教室六个,教师宿办室八个,会议室一个,阅览室一个,门房、灶房各二间。由于当时的建筑标准低,年久失修危漏严重。2000年、2001年村上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发动群众投劳捐资,危漏房改造六百四十四平方米,并新建教室、实验室、电教室各一个,建筑面积二百平方米。现在学校有教职工10人,教学班七个,学生238人。 十九年来,振华小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历届全体老师的辛勤工作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使本村的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为100%,并在乡级统考、各项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德育教育为该校之特色列全乡之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学校办学体制的根本性变化,学校设施严重老化,教学实验仪器得不到补充,已完全不能满足教育之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英语课无法开设,现代信息教育无法开展(缺乏电脑等设备),振华小学面临严重危机有待上级支持,才能使这所名校再创佳绩。 白水县振华小学 二OO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