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 视频 音频 书签 博客 论坛 旧版入口
标  题
作  者
正  文
简  介
不  限
   
 
   
     
 
 
·耀邦家人情况
·胡耀邦的祖父母
·胡耀邦的父母亲
 
   
专题特辑  /  怀念耀邦  /  口述耀邦  /  耀邦研究  /  电子杂志  /  背景参考  /  投稿
  网上纪念馆  /  耀邦家庭  /  耀邦年谱  /  耀邦著述  /  手迹文物  /  故居陵园  /  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耀邦家庭 >> 家族谱系
胡耀邦的父母亲
作者:张晓      时间:2007-02-13   来源:
 

   胡耀邦的父亲胡祖伦可谓历尽艰辛,饱尝苦难。

    他出生于1882年的一个夏天,字元圃,号伯龙,幼年时由于家道中兴,算是当地的富户,度过了8年天真烂漫的童年。8岁时,亲生母亲刘氏不幸去世,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的温暖,两年后继母陈氏又撒手西归。14岁那年,继母邱氏,父亲胡成瀚先后离开了人间,前后相隔仅四个月。胡祖伦兄妹三人(妹妹11岁,弟弟祖淮才8岁)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于是,胡祖伦只好跟随叔父胡成槛一起生活,弟弟和妹妹则被伯父胡成杓收养。直到婚配后,胡祖伦才独立门户。

    结婚后,陆续生下了10个子女,先后夭折4个,尚有6个孩子需要吃饭穿衣,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浏阳又屡屡遭受天灾,为了举家的生存,父亲留下的那份殷实的家产几乎耗尽,家道不断中落,最后仅剩下田租三石半。为了养家糊口,胡祖伦不得不靠挑脚为生,每天挑上一担箩筐,爬几十里山路去挑煤,将一百多斤煤从文家市挑到东乡的永和、古港一带,挣几个可怜的钱来维持生计。尽管没日没夜地累死累活,仍然难以解决全家的温饱。直到耀邦参加革命时,48岁的胡祖伦仍然以挑脚为生。

    正是生活的磨砺,道路的坎坷,养成了其坚强豁达、勤劳节俭的性格,虽然生活艰难,但耀邦的父亲仍时时牵挂着邻里乡亲,左邻右舍若遇上什么困难,他总是鼎力相助。大壁山脚至种挑书屋的近二里路是孩子们经常走的要道。遇到下雨天,雨水一冲,沟里积满了泥沙,路上堆满了枯枝败叶。耀邦的父亲见了,如现在的养路工人一般,每隔三五天便背着锄头去淘泥水,拿着竹扫把将路面清扫一次。落雨下雪也从未间断过,直到如今,扫路的事仍受到乡邻们的啧啧称赞。

    胡耀邦的母亲刘明伦是一位勤劳俭朴、贤惠娴淑的农村妇女,为操持农务和照顾、教育子女吃了不少的苦,但从未有过丝毫怨言。直到后来,又是她深明大义,积极参加革命,曾任浏阳八区苏维埃妇联主席,并动员丈夫积极支持革命工作。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建中,儿子耀福、耀邦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个典型的革命之家。

    胡祖伦夫妇几乎一生都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直到1949年,胡耀邦担任四川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时,胡耀邦的夫人李昭才专往湖南接公公婆婆去川北。其时,两位老人已分别是68岁、70岁的人了。

    来到川北后,虽然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胡耀邦同志的父母仍然不改当年在家乡时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他们和当地老百姓一样,吃粗茶淡饭,穿粗布衣衫,并在家属院后开了一块荒地,坚持锄园种菜。

加入收藏夹】【关闭
 
 

   
 
胡耀邦的父母亲
胡耀邦的祖父母
耀邦家人情况
 

[getpllist]17[/getpllist]
 

京ICP备060258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29    电话:010-82997384转81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如作者对本网站发表其作品有不同意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