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胡耀邦热爱读书的故事。 
【耀邦·手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读书笔记
胡耀邦一生博览群书,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他曾熟读多遍。在胡耀邦的北京旧居,书房的书架几乎高达房顶,两面墙摆满之后,中间再加一排同样的书架,书架之间仅能供一个人通过。书架上的书籍,既有马列书籍,也有名人传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史哲地、数理生化等等应有尽有。

1971年末,胡耀邦在北京家中读书
胡耀邦一生当中到底读了多少书,无法详细计算。据他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掌握的情况来看,他至少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遍,《列宁全集》《鲁迅全集》数遍,《毛泽东选集》四卷读过15遍。
胡耀邦同志纪念馆珍藏了一套胡耀邦生前阅读过的保存至今最完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套书共53本,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发行。全书从1956年出版第一本开始,直到1985年出版第53本,历时29年之久。50多本书中,胡耀邦划过的横线、空白处的批注、夹在书页中无数白色的小书签,随处可见。在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过程中,胡耀邦随手写下了24本读书笔记。

胡耀邦生前阅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胡耀邦坚持读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妨碍他读书学习。
据1942年至1947年期间曾担任胡耀邦警卫员的张澄海回忆: 他在战争年代不管有多紧张,只要是有一点空闲,总是想方设法找东西看。行军带着书,骑在马背上看,部队出发前的几分钟也看,宿营休息时在荒郊野外或煤油灯下还看。每打下一个地方,每解放一座城市,他都要找书看,还搜集反映当地历史、地理的书和地方志看。有时实在找不到书,抓本黄历他也能看半天,看完一页,撕掉一页。他刻苦读书的习惯真是保持了一辈子。
胡耀邦下放河南省黄湖农场期间,在白天完成艰苦劳作后,晚上他不管多累,仍要挑灯夜读。黄湖一年中几乎有五个月的夏天,夏秋之夜潮湿而闷热,蚊子成群,别人都到外面摇着蒲扇乘凉,他却钻在蚊帐里,点起小马灯,戴上老花镜,读起他的“三部四卷”(马恩选集四卷、列宁选集四卷、毛泽东选集四卷),边读边用红笔在书上画重点、做笔记、摘下警句或写下心得。到离开黄湖农场时,胡耀邦的读书笔记已经积下一大捆了。
胡耀邦的女儿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中写道: 父亲去世前两个月去长沙、南宁休息前,习惯性请工作人员把精装本的《毛泽东选集》,线装本的唐诗、宋词,以及《辞源》《辞海》什么的装了满满两大箱。直到父亲最后离开家,去怀仁堂参加教育工作会议的那天早上,父亲还在看刚刚出版的《周恩来传》,书旁还放着一本他正在做的读书笔记。

1985年12月28日,胡耀邦在飞往浙江省途中抓紧时间学习。
胡耀邦经常鼓励干部和身边的人多读书。他曾要求团中央的干部:“要读马恩列斯的全集,要读四书五经,要读完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要读完《二十四史》。”据他统计,“这些书一共有5000万字,即使一个人一天能读1万字,要读完这些书,至少也要14年”。他也说过“20多岁的干部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到了40岁左右,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