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同志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回顾胡耀邦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对胡耀邦同志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卓越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同样,基层人民群众也对胡耀邦同志富有感染力的革命激情和亲民作风铭刻于心。
激情四射亲密无间的“棚友”
1955年,团中央鼓励广大青年自愿到边疆去开荒种地,解决粮食问题。8月31日,从首都北京传来了“北京市率先组成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萝北开荒”的消息。原来,在胡耀邦的亲自物色和安排下,首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拉开了全国性大垦荒运动的序幕。10月,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第一批98名队员,来到江西省德安县八里乡荒无人烟的山地艰苦创业。刚到达三十几天,由于铁路尚未开通,胡耀邦乘坐一辆铁路工程压道车,颠簸100多公里,又徒步十几公里踏着泥泞,来到他们中间,同他们一起住茅棚,喝稀粥,吃煮黑豆和萝卜干,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种植计划,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艰苦创业。应垦荒队员要求,胡耀邦用小山竹夹着药棉,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临行时,他还勉励队员们:“你们要战胜困难,多想办法,一定要把共青社办好。”回到北京后,胡耀邦收到了垦荒队员的生产计划修改报告。他立即写了回信,并寄去了书籍、二胡、唢呐、三弦、篮球和闹钟。胡耀邦在信中说:“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文娱活动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送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
1978年9月26日,当共青人派代表向胡耀邦汇报建场以来的发展情况后,他欣然为他们题写场名—共青垦殖场。
1984年12月12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来到共青垦殖场。这时的共青垦殖场,年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拥有全国最大的羽绒厂和江南最大的低度饮料酒厂,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场区人口8000多人,有繁华的商业区和完整配套的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规划2000年产值翻四番,总收入达6亿元。胡耀邦感慨地说:“记得1955年我来这里,当时你们生活很苦,我也无力提高你们的工资,只好陪着你们吃顿稀饭。现在你们生产上去了,收入这样多,要注意改善职工的生活,工资要年年有所增长。”当胡耀邦与17名老垦荒队员合影留念时说:“17个加我1个,共18个,18棵不老松!我们是‘垦友’,是‘棚友’。”然后,又欣然题写了“共青城”三个大字。
1985年10月15日,垦荒30周年联欢会召开之际,胡耀邦又给共青城新老建设者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亲笔贺信,肯定共青人在改造农村、建设农村中发扬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此后,每当胡耀邦听到共青人取得新的成绩时,总是非常高兴,并鼓励共青人再接再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胡耀邦长眠于共青城后,许多退休后回上海定居的垦荒队员,每年清明节都要带着自己的子女,到胡耀邦墓前缅怀。也有垦荒队员逝世后,没有回故乡上海安葬,而是留在共青城公墓,陪伴“棚友”胡耀邦。
鲜明提出工作是非标准:“富民”
从垦荒队发展到共青社、再壮大到共青垦殖场、共青城一路走来,不仅仅是解决了人们的初步温饱,还在向争取富裕进发。耀邦始终注重以点带面,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全国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富民”意识。例如1984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贵州、江西等地指导工作,由于他特别交代此次视察不作新闻报道,贵州省委就以布置工作的电话会议方式把耀邦讲话内容传达到基层,并于1月15日在《贵州日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次电话会议的消息和精神。
这天的报道开宗明义:党内评论是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省委认为:是否能使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这是评论是非的一条重要标准,是检查各项工作对与不对的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我们党的全部政策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叫富民政策。国家要富裕,首先要靠人民富裕。必须以重点户、专业户带动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重点户、专业户是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农民共同富裕起来的先行者,我们必须敢于肯定、保护和支持。扶持方法不当的要改进,但方向不能动摇。不要老是坚持过去那种嫌富爱贫的思想,老害“红眼病”。在流通领域里,决不允许再搞独家经营,而应当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独家包办的官商作风,今年必须有一个大的突破。电话会议号召“各级领导都要勇于开创新局面”,开创新局面,至少要做到:一切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我们党的最优良的好作风,必须坚持;一切同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相适应的老观念、老办法、老框框,都要敢于破除;一切干部,首先是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领导的部门、单位的业务方针,服从于服务于我们全党的奋斗目标;一切有利于促进人民勤劳致富的措施、经验、办法,都要敢于探索,敢于试验,成功的必须积极推广;一切违反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言行,必须坚决地抵制、制止以至斗争。
有人看到这份报纸后吃惊地说:贵州省委这是怎么了?口气这么大?他们哪里知道这其实都是耀邦讲的。
耀邦在贵州讲话里面还说,发展专业户,是我党继农村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大政策。耀邦所讲的发展专业户,不仅要发展种植、养殖专业户,而且要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发展交通运输、储存、加工、流通等领域的专业户。实际上是在发展专业户的概念下,全面发展民营经济,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思想,当时都提了出来。
由垦荒队、共青社、共青城到“共青城市”
2023年4月15日上午,胡耀邦的长子、曾任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胡德平,国务院参事谢伯阳,原江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王林森,《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在为胡耀邦逝世34周年进行扫墓后,应江西省共青城的市领导之约,进行了如何继续以耀邦嘱托为动力赓续前行的座谈。今年37岁,就已在江西省共青城担任市长近两年的清华大学博士刘阳青,带领相关领导作了简要的工作汇报。
刘阳青介绍,从1955年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第一批98名队员,来到江西省德安县八里乡荒无人烟的山地艰苦创业67年来,由互助组、共青社、共青城,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共青城市,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倾注着耀邦的心血。而共青人也不负众望,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5亿元,增长4.7%;财政总收入60.95亿元,增长7.6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7亿元,增长8%,总量、增幅均进入全省前二十、稳居九江市前三;外贸出口71.43亿元、列九江市第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56万元和2.26万元,分别增长4.8%和7.4%。
特别是面对疫情等新情况新挑战交织的复杂局面,面临大事要事难事叠加的繁重任务,共青城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加压奋进。高铁东站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通用机场顺利建成,南昌工学院共青校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落户开工,22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品质新城全面起势。科技孵化产业园、冷链物流园建成投用,成功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100余亩,高新区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
同时,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8家,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1个、签约金额330亿元。一批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鸭鸭”荣登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农业发展向优向好,实施重大乡村振兴项目27个,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年存栏15万羽的观东现代化养殖场建成投产。“共青城山茶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5万元,7个行政村突破50万元,苏家垱青山村突破100万元;创新活力加速释放。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8家,24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中食疗院士工作站揭牌落户,谢明勇院士受聘为首席科学家;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投入56.5亿元,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45个,入选全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保障扎实有力,荣获“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称号。持续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连续七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政府运行更加高效。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件、政协提案3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在听取了胡德平等人围绕共青城的下一步发展,还要注重从哪些方面开展创新的中肯建议后,刘阳青表示:今后,共青人将继续以耀邦同志的嘱托为动力,不忘初心、赓续前行。着力在抓民生、增福祉,致力在创造美好生活上提效加速。始终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共同实现耀邦“棚友”的遗愿。
(图一)2023年4月15日上午,胡耀邦的长子、曾任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胡德平,在江西省共青城刻有中共中央悼词和胡耀邦头像的墓碑前,代表家人答谢来自全国各地为胡耀邦逝世34周年扫墓的亲友和近千名群众。(李志怡摄)
(图二)2023年4月14日晚,胡德平(右一)和国务院参事谢伯阳(右二)、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盛平(左二)、《小康》杂志社长舒富民(左一)以及多位书院学者和企业家,在江西省共青城,就如何弘扬耀邦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李志怡摄)
(图三)2023年4月15日上午,胡德平同来自全国各地赶到江西省共青城,为胡耀邦逝世34周年扫墓的群众合影留念。(盛平摄)
图片(图四)今年37岁,已在江西省共青城担任市长近两年的清华大学博士刘阳青(右二),以及往届市领导余修炎(左一)、夏兴(左二)等,向胡德平及各位专家学者介绍胡耀邦对共青城的多年扶持及未来宏伟发展蓝图。(李志怡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