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 视频 音频 书签 博客 旧版入口
标  题
作  者
正  文
简  介
不  限
   
 
   
     
 
 
·参观胡耀邦故里
·改革开放人物志..
·胡耀邦逝世24年..
·亲历胡耀邦拨乱..
·口述历史:胡耀..
·在胡耀邦身边工..
·耀邦说,他们说
·鼓励讨论,开放..
·尊重科学,从人..
 
 
·吴小莉专访胡德..
·【1978】致敬:..
·叶选基:叶帅在..
·学习时报:胡耀..
·情绿三华山
·11亿中国人民为..
·郑仲兵:胡耀邦..
·胡耀邦的公仆品..
·胡耀邦的读书 ..
 
专题特辑  /  怀念耀邦  /  口述耀邦  /  耀邦研究  /  电子杂志  /  背景参考  /  投稿
  网上纪念馆  /  耀邦家庭  /  耀邦年谱  /  耀邦著述  /  手迹文物  /  故居陵园  /  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怀念耀邦 >> 怀念文章
盛平:翻山越岭贵州行(下)——胡耀邦的六个春节(之六)
作者:盛平      时间:2023-02-03   来源: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据温家宝回忆,到达百色后,耀邦同志与百色地区8个县的县委书记座谈。2月11日晚,他们又赶到南宁。随后两天,耀邦同志在南宁进行短暂的休整。温家宝根据胡耀邦的要求,又带着几个同志到南宁市郊区就农业生产、水牛养殖、农产品市场等问题进行调研。每次回到住地,耀邦同志总是等着听温家宝的汇报。14日和15日,胡耀邦经钦州前往北海市,先后考察了北海港和防城港的港口建设。2月16日,胡耀邦又折回南宁,与三路考察访问组人员会合。接着,耀邦同志用两天半的时间听取了考察访问组和云南、广西、贵州三省领导的汇报。



  胡耀邦谈贫困地区发展道路问题

  2月16日上午,胡耀邦一行在时缓时急的春雨中由防城返回南宁。

  赴贵州毕节地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河池地区考察访问的三个组在南宁汇合。毕节、文山、河池都是边远山区,居住着苗、布依、瑶、回、彝、壮、汉等族人民。3个考察访问组的30名干部,在春节前后10天时间里,翻山越岭,深入到20个县的73个村寨,访问了328户农民、农村教师、老红军、革命军属烈属、孤寡老人等,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慰问。考察组还召开了一系列调査会、座谈会,挨家挨户访贫、访富、访贤,请教致富经验,探寻脱贫门路。(见冯健《随行日记》)

  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省长王朝文(苗族),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省长和志强(纳西族),广西区委书记陈辉光、主席韦纯束(壮族),向耀邦同志汇报工作。

  温家宝回忆:2月19日下午,耀邦同志根据自己13天沿途调查的思考并结合有关汇报,在干部大会上作了即席讲话。

  在谈到我国农业形势时,耀邦同志说:总的说,我国农业生产一年比一年有所好转,形势的发展超过了许多同志的预料。农业形势发展快的主要经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7年来,我们迈了两大步:第一步,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了广大农民以经营自主权。这是非常勇敢的一步,两三年时间就迅速扭转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使全国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接着,走了第二步,在经营方针上,从1981年起,实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农业商品生产。这两步,都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大决策。有经济改革史学者后来指出,大部分人先后认识到第一步的重要性,认识到第二步重要性的,则是凤毛麟角了。

  在谈到我国农业发展道路时,耀邦同志说:有两条必须掌握住:一条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允许农民有的先富,有的后富,波浪式地前进。另一条是不重复走那种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截然分开的道路。我们在农村中搞综合经营,办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从而将使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只要把握住这两条,中国农业的改革,中国农村的富裕,就不但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而且能够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

  耀邦同志指出:我们搞了7年多,还有少部分地方没有摆脱贫困,未能解决温饱问题,这如何解释?许多同志比较接近的看法是,这些地方都有历史遗留下的原因,这要承认,地区不平衡。主观上原因,领导上原因,有没有?有。主要又是什么问题?归谁负责?我看主要不能由当地同志负责。如果讲责任,讲教训,我觉得在政策上我们有失误。决策是中央定的,不是地方定的。不能由地区历届领导人负责,他负不起嘛。他说:1984年9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了关于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现在的问题是要狠抓落实。扶持贫困地区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加强贫困地区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贫困地区自身“造血”的功能。

  耀邦同志说:我们平常有个“老少边穷”的说法,这是从现象上看;从实质上看,老少边穷也好,边山穷也好,比较困难的,一个是深山区,一个是森林区,一个是高寒区,北方荒原区,几十年没有翻过来。为什么?我看是决策上失误,过去光强调要粮食,全中国都以粮为纲,那不是强人所难,是强人之所不可能。强人所难,已经相当主观主义了,强人之所不能,更不行。深山区森林区高寒区,他们祖祖辈辈干什么的?历来不是靠种粮食为生的,不是靠种粮解决温饱问题的。他说:这些地方,因为祖祖辈辈都穷,所以遗留下了许多精神上、思想上的消极因素。这些消极的思想习惯,是他们走向经济翻身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们对于他们的这种负担,要从历史上加以理解,要找到一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渐消除这种负担,这是很不容易的。这单靠思想工作也解决不了问题,要依靠榜样的力量,要依靠活生生的例子、事实。要善于发扬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

  耀邦同志深刻指出:去年我考察川西北,回去召开小型会,请同志们考虑,有些森林区、荒山区,他们的劳动对象是什么,你要强迫他种粮食,你不仅剥夺人家的经营自主权,而且剥夺他的劳动对象。你把他劳动对象剥夺了,这是违反经济学起码常识的。森林所有权是国家的,土地也是国家的,草原也是国家的,要让群众开发经营嘛。为什么所有权与经营权要分开,为什么要给人民以经营矿山、森林的权利,这要从经济学原理上讲才能讲清楚,讲到点子上,不然讲几年还讲不清楚。

  耀邦同志这段关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论述,极其深刻,从政治经济学的高度,回答了经济改革深层次的问题。

  耀邦同志说:要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脱贫致富,就要扎扎实实地想些办法,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农民的日子好过起来。核心的问题是每年每人能增加收入。要在中央、省、地市三级找一批责任心很强的人,并且找一点科技干部和先进地区的能工巧匠,到这些贫困地区采取一带二帮的办法,春天下去,冬天回来,切实工作,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耀邦同志指出:要开辟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还要帮助山区人民学习掌握生产技术。

  耀邦同志说:资本主义国家搞现代化,是走城乡、工农截然分开的路子;苏联和东欧许多国家也是把城乡截然分开,城市人口都是百分之六七十。这是一个很大的决策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也讲大工业是最节约的,要集中办才好。可是在我们中国的国情下并非如此,在许多情况下办小工业比大工业更合算。所以我们采取综合经营,农村办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办法,不再重复走城乡、工农截然分开的道路。我国几十年内农村人口还会多于城市人口。这样做,中国农业的改造和富裕不是慢了而是快了,现代化也不会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

  在谈到乡镇企业时,耀邦同志说:发展乡镇企业也要注意两条原则:一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二是要着眼于群众致富。要从户办、联户办工业开始,“驴打滚”、“麻雀战”,从简单粗加工开始。如果这个方向不抓住,还有走弯路的可能。

  胡耀邦思想深刻且开阔,讲话内容涉及农村改革和经济改革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和实际工作问题,中心是围绕认识和解决贫困地区问题展开论述的。讲话及时地提出了中国贫困地区的问题,而且从历史上加以考察,提高到理论高度,指出贫困地区问题的实质,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领导人比较早研究中国贫困地区问题的重要讲话。

  2月20日下午,耀邦同志率领考察访问组回到北京,结束了历时半个多月的西南贫困地区考察之行。

  耀邦同志在饭店会议室里,跟胡锦涛、王朝文、陈辉光、韦纯束、普朝柱、和志强等话别。他说,我们就在这里见个面,告别。按中办、国办的规定,大家都不要去机场送行了。

  结语:活在人心便永生

  耀邦下乡拜年,一般坚持“看看你们没有准备的地方”,反对弄虚作假,作秀演戏。曾多次随同耀邦视察大西北、大西南的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回忆说:在视察期间,耀邦往往自己一头钻进老百姓的房子或帐篷里,或往路边一坐,招呼过往乡亲,无拘无束地与他们交谈。他要去看的地方,大多不是别人预先安排好的“样板”,而是先听当地负责人全面介绍情况后,出其不意地提出自己认为需要看的地方,亲自调查。

  历史上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耀邦同志何尝不是另一个大禹式的人物!他始终以社稷为重,以人民为重,体贴着别人,却苦了自己和家人。胡耀邦夫人李昭对女儿满妹说:“你爸爸在团中央的时候就这样,那时他就对经济工作很有兴趣,经常下去调查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他书房里有一幅全国大地图,从墙顶一直垂到地面。他经常站在图前沉思,然后在图上画个圈,或者插上一面小红旗。画了圈的,是他下一次要去的地方;插上小红旗的,是他已经去过的地方……”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耀邦同志也很少回家。家人怎能够和他吃一顿像样的年夜团圆饭?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节日,“万里相思一夜中”,谁人不想与家人团聚,共享安乐?然而,耀邦同志却在这“晓寒料峭尚欺人”的时候,远离骨肉亲人,走南访北,颠簸劳顿,不去条件优越、一切便利的大中城市,专赴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基层乡野慰问调查,与群众在一起欢度春节。耀邦同志深知,越是荒芜贫瘠遥远之地,越是恩泽优惠不及之处,这里的黎民百姓更需要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他们的诉求和希望更应该得到及时的传达和落实。然而下情未必能及时上达,民困未必能及时解决,作为领导人不应忘记自己的职责,为人民服务,就要不辞辛苦,真正地了解人民的需求,亲眼看看他们的真实生活情况,亲身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2023年1月31日
加入收藏夹】【关闭
 
 

   
 
盛平:翻山越岭贵州行(下)——...
贾德灿:胡耀邦敬重张澜二三事
盛平:翻山越岭贵州行(上)——...
盛平:胡耀邦与经济特区
盛平:云南崇山峻岭富民行(上)...
盛平:云南崇山峻岭富民行(下)...
盛平:1984年春节,胡耀邦登上法...
 

[getpllist]17[/getpllist]
 

京ICP备060258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9933     电话:010-82271466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如作者对本网站发表其作品有不同意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