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敬重张澜二三事
毕生追求民主和科学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对待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问题上表现出了作为现代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在他看来,中国民主党派的存在,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对其它政党的态度,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民主的试金石。1982年1月,胡耀邦在第1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延伸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并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提法在当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民主党派的热烈欢迎。今天把前后30年胡耀邦同志敬重张澜先生的事迹连贯起来,从一个侧面反应他在统战思想上的理论建树有其一贯的实践表现。
胡耀邦
【入主川北慰夫人安排进京享天伦】
1949年9至10月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在刚刚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后就奉命挥师南下,解放大西南。1950年2月,胡耀邦被任命为川北区(当时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这一年,胡耀邦35岁,可以说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胡耀邦到达南充上任后即刻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法宝”,使整个川北地区短期内就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稳定了人心。
张澜与夫人刘慧徵在北京
川北区治所在地南充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先生的家乡。多年来,先生奔走国是,无暇回过一次位于南充县永安乡(今高坪区永安镇)民主村南溪口的老家,家中妻子刘慧徵(zheng)和年幼的女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一直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南充建华中学的学生曾经填过的一首《贺新凉•纪念张澜校长》词:“盛世思先哲,记当年,四川保路,壮怀激烈。怒斥清廷长专制,媚外求荣祸国。‘水电报’传通南北。举国人民心一致,倒满清,驱美欧强贼。维权益,轻斧鉞。平生义守凌霜节,事田畴。情钟桑梓,饭烧竹叶。创办建华中学校,聚八方精英杰。反动派,有手无策。又始创民盟政党,为国家倾尽胸腔血。浩气存,贯星月。”不仅盛赞了张澜先生的历史功绩,而且也真实描写了其家庭与川北普通农家一样煮饭用竹叶作燃料。原来,建华中学的一批女同学利用假日造访校长家,因不识其宅,问及一位拾竹叶的农村妇女,岂知这便是校长夫人,回校传为佳话。虽然到任不久,胡耀邦早就对并没有与自己直接打过交道,有着“川北圣人”“布衣省长”清名美誉的张澜先生有所耳闻而肃然起敬。1950年3月3日,百忙之中的胡耀邦偕川北区第二书记赵林、行署副主任秦仲方等共同致信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张澜夫人刘慧徵(zheng),表达慰问之情,并让送信的王朴庵、常耀伍征求夫人意见,希望她携子女赴北京照顾年近八旬的张澜先生。函云:
张副主席夫人及副主席家属们: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若干年来,张副主席遭受到种种限制和迫害,你们,也和其他革命者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的家属一样,遭受到歧视、限制和压迫。今天,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被人民解放军打垮了,一切革命者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属们,通通都获得自由了。这些年来,在黑暗的统治下,连呼吸也不得自由,你们,真够辛苦了。这些年来,张副主席为了反美蒋、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奔走四方,没有能好好地照顾你们,你们真够辛苦了!我们特派王朴庵、常耀伍两同志代表我们,向你们敬致慰问之忱。
今后,你们有些什么必需要我们帮助的,在我们的可能范围以内,我们极高兴帮助你们。末了,
致以
敬礼!
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胡耀邦赵林
川北行署副主任秦仲方
人民解放军川北军区司令员韦杰
一九五0年三月三日
在胡耀邦的周密安排下,同年4月初,刘慧徵(zheng)由民盟川北支部兼南充市分部主委、行署教育厅长贾子群(张澜先生执教南充中学和成都大学的学生),利用去重庆向民盟西南总支汇报川北盟务整理的机会,护送师母及家属与在重庆的长子张乔啬一家人一路进京,至此颠沛流离的一家人才开始团聚,劫后余生的张澜先生才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浩劫之后唤同心尤佩张澜气节高】
1955年2月9日,张澜先生在北京逝世,党和国家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吴玉章撰的挽联:“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对张澜生平业绩概括得最具代表性。《公祭张澜副委员长来宾签名簿》上至今保存着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参加2月13日首都各界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活动的签名。
然而,张澜和胡耀邦都没有料到,在此后的反右、大跃进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民盟作为统一战线重要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停止办公。直到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才结束了十年内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不仅得以恢复,并且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980年2月12日,在民盟中央、民盟北京市委联合举行的“迎春茶话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在肯定了民盟的光荣革命传统、知识优势和作风正直、诚实之后,鼓励民盟同志要“敢字当头,敢于反映情况,敢于提意见,敢于抓工作,敢于帮助我们共产党纠正缺点,”鼓励民盟积极参政议政,同心同德和共产党合作,一起把国家的事办好。胡耀邦特别提到“由此我还想起已经去世的民盟领导人张澜先生。我感到这位先生有两条是很值得佩服的,第一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这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这是经过了一段历史曲折,离张澜先生逝世25年之后,胡耀邦的又一次正式公开表达。胡耀邦还说:“我对他了解不够,我觉得他身上的这两大优点,对许多人,对我自己,印象是很深的,勉励是很大的。”
一席即兴讲话,让经过了浩劫、历尽艰辛的民盟同志在八十年代的第一春感到非常温暖贴心。
【敬题匾额存青史光辉业绩昭后人】
地灵生人杰,南充历来为川北重镇,素有“忠义之邦”的美誉,其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嘉陵江流域文化源远流长,山水钟灵毓秀,名士辈出。在新中国历史上,南充尤以一代元戎朱德总司令和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首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皆出自张澜先生门下而更加引人瞩目。对中国民主同盟这个知识分子政党而言,南充也因是民盟重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张澜先生的家乡,备受民盟盟员的顶礼膜拜。从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到1952年7月中旬川北区协商委员会暨各民主党派欢送他调到中央工作留下合影照,胡耀邦在南充工作了整整877天,他对南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非常注意从前辈的民主思想、高洁人格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工作动力”。
图为川北区协商委员会暨各民主党派欢送胡主任留影,前排左起第八位为胡耀邦
为了纪念和缅怀先生的历史功绩,1985年原南充市(今顺庆区)人民政府在张澜先生创办的南充私立建华中学内设立张澜纪念室。1938年秋,张澜先生遵照周恩来嘱托在家乡创办这所“富有革命朝气,具有民主气息”的学校,后来成为川北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培养了大批党的干部。校内原有“三圣宫”庙为清代四合院式木结构古建筑,总占地1200余平方米,幽静而典雅,以此为基础建成的纪念室以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实物,系统地展示和反映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澜先生光辉的一生。筹建期间,南充市委、市政府萌发出希望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新建的“张澜纪念室”题写匾名的想法。
1985年5月初,担任这一重任的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善生到京直接找到老上级、胡耀邦夫人李昭(1950年任南充市组织部长),表达了南充方面的心愿。据张善生回忆,当时,胡耀邦总书记出访朝鲜行程已定,正在作出访前的准备工作,得知此事后欣然同意。在题写“张澜纪念室”的同时,还一并为“南充市北湖公园”、“南充市青少年宫”、“罗瑞卿故居”题写了匾名。
图为胡耀邦为“张澜纪念室”(现为张澜纪念馆)题写的匾名
张澜纪念室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4月更名为“张澜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四川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四川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南充市廉洁文化基地,南充市顺庆区廉政教育基地、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
作者简介:贾德灿
贾德灿,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南充市嘉陵区人,在职大学法律本科,现为中国民主同盟南充市委员会三级调研员、研究室主任,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群言出版社“民盟历史文献数据库”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民盟历史人物传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