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胡耀邦先生,是在1958年北京二中全校师生大会上,他作为同学胡德平的家长,应邀发表讲话。当时,我仅是一个初中生,对讲话内容关注不多,只是觉得他声音宏亮,充满激情,说话风趣。后来听同学说,知道他讲了大跃进,和勉励大家努力学习的话语。 由于常去德平同学家玩耍,又见过其令尊大人几次,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1 “又红又专”,是1960年代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亦是衡量青年学生的标准。口号中的红,让人捉摸不透,而在学校中它又是具体的:向共青团组织靠拢,在政治活动中表现突出,努力争取入团。 这令所谓出身不好的青年学生陷入一个怪圈。不向组织靠拢,怕视为落后分子;争取入团则是可望不可及之事。这种处境,叫人困惑烦恼,我亦是其中之一。 胡德平看出了我的烦恼。 1961年冬,一个下午,他邀我去家中吃晚饭,并说餐后,可向其令尊大人,谈谈使自己困惑的问题。我知道,这是他刻意安排的,心里充满感激。 晚餐很随意,大家围桌而坐,静静地吃饭。饭菜极为普通,都是家常所见,并不讲究,十分简朴。当然,在1961年,对寻常人家而言,已是十分好的了。 饭后,德平同学陪我坐在一个小桌前,和其令尊大人交谈。我讲述了在入团事情上的困惑。他听了后,讲了不长的一段话:两个意思,其一是勉励之语。其二是对问题的回答。他说:也许你入不了团,但要作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我有些拘谨,也没有更多的问题,谈话就结束了。 回去后,对他的话想了几天,一下子释然:入团是一时之事,作一个为大众服务的人,应该是毕生努力追求的。 从此,我不再纠缠于此,摆脱了困惑。后来,我也未能成为团员,不过,作为教师,为青少年们工作了数十年。 2 1961年4月,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大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入场券一票难求。 大多数的人只能通过广播与报章了解赛况。当时京城已有电视台播放节目,但有电视接收机的人家,则是凤毛麟角。 中国男队获得世界冠军的那场比赛最令人瞩目。比赛当天,德平带我去了院子中的厅房。数十人或立或坐,注视着电视中直播的比赛。一个黑白电视机摆放在厅的中央。德平的令尊大人和一些领导,虽然坐在前面,但他的位置不是最好的。看来,大家的坐立,无等级之分,随意平等。 人们的情绪随着赛情起伏,时而鸦雀无声紧张万分,时而笑声一片为得分高兴。当中国队获得冠军,便不禁欢呼起来。和大家一道,胡耀邦先生亦融于比赛之中。 比赛结束,余兴未尽,人们边走边说,谈论着容囯团、庄则栋,渐渐离去。 我常想,身居高位,能平等地与同事相处,融于大家之中,这是对人高度尊重的自然流露,没有极高的修养是很难做到的。 3 1962年8月,高考发榜后,在德平家中,又见其令尊大人。他身着休闲服装穿着拖鞋,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在院子中乘凉。微笑着询问我考上了哪个学校,他深情地望着德平,目光中充满了对子女的爱。德平考入北大历史系,这对任何父母都是值得欣慰与自豪的。 1962年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为奇怪的一年,招生人数少,录取只凭成绩,被录取的学生,成绩当属优秀之列。 4 1962年4月的一天,胡徳平找我,拿出一张《文汇报》,让我细读文艺版。全版刊登了至今尚有名气的文章:京华何处大观园。作者认为,现今的恭王府就是红楼大观园的原型,有些提法令人颇感兴趣。文中也介绍了曹寅在京城的活动踪迹。 但让我吃惊的是,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都用毛笔醮红墨水标画出,我知道这是德平令尊大人的笔迹,亦是他阅读的习惯。没想到他父亲读的如此细致,对《红楼梦》充满了喜爱和极高的兴趣。 胡耀邦先生读书广泛,阅读量极大,一生通读几十卷本的马恩全集数遍,令人惊叹与敬佩。 5 1970年代的最后几年,国家百废待兴。在他的主持下,平反冤假错案,解放了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解放了人的思想。 他说过: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这不是儿戏之语,而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之言。历史选择了他,他亦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不久,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便展现在人们面前。 言论和传奇都会消失,惟有推动历史前进的事实方能永存。无疑,他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令人永远怀念的人物。 6 2015年,胡耀邦先生诞辰100周年,他的孙女在纪念文章中,展示了1987年他经数日用毛笔抄写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想,他在书写毕生景仰的马克思的文章过程中,孤独与寂寞都会在这亲切的话语中释然。 他说过有两个想不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好的名声。 我想,他的人生达到了不可企及的境界。这是一位天降大任于其身的杰出历史人物,一位胸怀高远志向的政治家。 写到这里,又记起六十年前他对我讲的真诚话语:作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附: 胡德平: 我父亲对来家的中学同学说:你也许入不了团,但要作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前半句话是不是太生硬残酷了?我认为父亲完全可能这么说。我揣测他的原意:有些孩子家庭背景特殊一点;或者爱思考问题,爱提意见,可能不会被团组织接受。 或者他也感觉到党团基层组织工作的热情很高,还不善于作这类青年人的引导培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