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 视频 音频 书签 博客 论坛 旧版入口
标  题
作  者
正  文
简  介
不  限
   
 
   
     
 
 
·参观胡耀邦故里
·胡耀邦逝世24年..
·在胡耀邦身边工..
·改革开放人物志..
·耀邦说,他们说
·亲历胡耀邦拨乱..
·口述历史:胡耀..
·尊重科学,从人..
·鼓励讨论,开放..
 
 
·吴小莉专访胡德..
·【1978】致敬:..
·叶选基:叶帅在..
·学习时报:胡耀..
·情绿三华山
·11亿中国人民为..
·郑仲兵:胡耀邦..
·胡耀邦的公仆品..
·胡耀邦的读书 ..
 
专题特辑  /  怀念耀邦  /  口述耀邦  /  耀邦研究  /  电子杂志  /  背景参考  /  投稿
  网上纪念馆  /  耀邦家庭  /  耀邦年谱  /  耀邦著述  /  手迹文物  /  故居陵园  /  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怀念耀邦 >> 怀念文章
情绿三华山
———追忆与胡耀邦同志的一次相见
作者:董尧      时间:2008-03-14   来源:徐州日报
 

  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徐州的山水之间,又将呈现一片绿的世界。每当此时,我总会忆起当年的绿化荒山、荒地和荒滩,忆起一位伟人对徐州绿化的称赞和鼓励。这位伟人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徐州来视察的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

  新中国诞生之后,徐州的荒山、荒河和荒滩的绿化工作已经被各级领导列入重要工作,到国庆十周年,徐州的大多荒地都披上了绿装,并且出现了黄河沙滩变果园,秃山变成花果山多处景观。铜山县汉王乡136座光秃的山头之一———小红山,山陡土薄,茅草不长,竟被以朱玉华、朱桂华和杨典华三个小姑娘为带头人的一群娃娃包揽起来。她们抬着土、挑着水、抱着树苗上了山。几年坚持,小红山便变得绿油油的了。人们为了表达对娃娃们的敬佩和称赞,取三位姑娘名中的字将小红山更名为三华山。那时,我在一家报社工作,闻讯后,便以记者身份前往三华山采访,目睹了荒山的巨变,听取了她们的先进事迹,大受感动,便写了一篇题为《三华山》的通讯,寄给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这家报纸于195995十年巨变醒目标题、用大半版篇幅予以发表。不久,这篇文章又被越南《劳动青年报》全文转载。于是三华山的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1960年春天,胡耀邦同志来徐州视察,有关方面请他对徐州市机关单位青年干部作一次报告。报告会的主会场设在工人文化宫,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报告会。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十分生动,他从新中国的十年巨变谈到徐州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他特别赞扬了徐州的绿化工作,说徐州的荒滩、秃山都换了新颜。报告中,他提到了三华山,说:在《中国青年报》上看一篇三华山的文章,是徐州绿化的典型,三位十几岁的小姑娘领着一群小伙伴,绿化了一座山头,改变了荒山,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他又向主持报告会的人问,三位绿化荒山的小姑娘是不是来到会场了?主持人告诉他,她们住在农村,没有来参加报告会。之后,有人告诉他,写《三华山》文章的人在会场上。耀邦同志表示要见见

  会议休息时,喇叭里播出呼唤,要我到后台休息室去。我匆匆赶到后台,见到团市委的同志,问有什么事?他们说:耀邦同志要见你。我有点慌张,心想:与耀邦同志并不相识,见我何事?正慌张中,耀邦同志已经站起身来,伸出双手,一副平易和善的神态,说:《三华山》那篇文章是你写的?写得很好!我明白了,原来是那篇文章牵的线,便笑着点点头。耀邦同志拉着我坐在他身边,问起了三华姑娘的近况。在我回答他问话的时候,他不时地插话表扬她们。后来,他说:你再去三华山的时候,转告三位小姑娘,我向她们问好,希望她们继续努力,干出更大的事业。我告诉耀邦同志,三位小姑娘的代表朱玉华不久前还到北京参加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呢。耀邦同志说,好,好,应该好好地表扬她们,号召全国青年向她们学习。

  见到耀邦同志那么高兴,便想:何不请他为三位小姑娘题几句鼓励的话。我随手拿出听报告时带去的笔记本,对耀邦同志说:耀邦同志,我去三华山时,一定将你的话转告三位小姑娘。我想请你给三位小姑娘题几句勉励的话,可以吗?耀邦同志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可以。他接过我递过去的笔记本,略加沉思,便从上衣衣袋中拿下钢笔,写下:三华年幼志气高 绿化荒山称英雄,签上自己的名字,递还给我。又说:告诉她们,继续努力干!

  接笔记本时,我说:谢谢耀邦同志的厚爱。他又说:中国的年轻人都能像三位小姑娘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建设家乡,我们的国家便会无山不绿!

  与耀邦同志相见后不久,我便又去三华山,见到乡里的同志和三位小姑娘,转告了耀邦同志对她们的鼓励,她们很受鼓舞。乡政府当即决定在三华山上建纪念碑,将耀邦同志的题字刻在碑上。十分遗憾,文化大革命 ,我的笔记本被造反派抄家抄去了,批斗多次,本子也不见了。不久前,我们又相聚在三华山上。虽然我们都已鬓发染霜了,但三华山却更加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来源:《徐州日报》2008.3.127版)

加入收藏夹】【关闭
 
 

   
 
雷祯:沈宝祥教授无偿捐赠300余件...
钱江:胡耀邦的出生和起名
陈瑞生:深切缅怀敬爱的耀邦同志...
胡耀邦在黄骅的两小时五十三分
张翔羚:胡耀邦先生
满怀博爱与真情的胡耀邦
钱江:胡耀邦重走泸定大渡河铁索...
 

[getpllist]17[/getpllist]
 

京ICP备060258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29    电话:010-82997384转81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如作者对本网站发表其作品有不同意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