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黄克诚自述》,我记得我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印象很深刻,三十年后再读这本书,还有点百感交集的感觉。这个再版的版本,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也是经过历史沉淀以后,可以载入历史的内容。
黄克诚在中共党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尽管他从来没有进过政治局常委的序列,军衔也不是元帅而是大将,但是他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威信也非常高。他有个绰号叫黄瞎子,是说他眼神不太好,但是,他的心里非常明白。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授衔典礼在中南海紫光阁西边的国务院礼堂隆重举行(左起: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
提到黄克诚,我就想到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同是湖南老乡的王震带着队伍打到了新疆。当时新疆有国民党军队10万人,地方包尔汉的军队10万人,王震带去10万大军,30万人吃穿用度是大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性别比例失调,几十万人如果都找不到老婆的话,军心也会不稳。王震就给当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写信,说要解决官兵们传宗接代,希望找一些女子到新疆去。
黄克诚是一个读过不少书的人,尽管他们家很穷,据他讲,他19岁以前没有穿过棉衣,湖南那个地方冬天也是挺冷的。但是这么穷,他还是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算是文化人。他看了王震的信笑了,说这个王胡子,怎么能说去传宗接代呢?是去参加革命工作嘛!于是当时在长沙的报纸上登了启事,动员到新疆去参加革命。所以,才有8000湘女上天山的故事。
所以,黄克诚是考虑问题很周到的人。
这本书里当然讲到他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包括北伐,反围剿,长征,在陕北,新四军,东北战场等等,战功赫赫。但是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品味的是两段历史,一段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还有一段是1980年的评价毛泽东中起到的作用。
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开始没有上山,他留守,因为他是军委秘书长。1958年,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这样说:
我四年未管军事,一切推给彭德怀同志,讲责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怀,第三是“黄老”。黄老就是黄克诚,连主席也称他为黄老,可见他之沉稳。
但是后来庐山上风云突变,彭德怀写给毛主席的意见书惹了大祸,山下的黄克诚认为他和彭德怀的看法基本相同,希望有机会向党中央提出来,彭真打电话给他,说一起上山。黄克诚到庐山刚进房间,彭德怀就拿那封信给他看。黄克诚仔细看了一遍,说,这封信提的意见我赞成,但现在写法不好,言语中有些提法有刺激性,你那样干什么?
彭德怀说,实际情况那么严重,会上没有人敢说尖锐的话,我就是要提得尖锐,引起重视。黄克诚和彭德怀是多年的战友,非常了解,他对彭说,你总是感情用事,你和主席共事多年,应该互相了解,交心的话何不同主席当面交流?接着周小舟、周惠、李锐等三人来看黄克诚,他们说起来,意见都是一致的,认为不改变“左”的方针不行,但又感到压力,不能畅所欲言。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又去同李先念谈了,李一直在抓经济,他也认为当时的做法过了,要改变才行。这些说法应当是对黄克诚有影响的。但是也有不同意见,就是谭震林。谭震林的意见和他们是相反的,而且谭还质问黄克诚?你为什么先去看李先念不先来找我?你受他们影响了。黄克诚说,我和李先念的看法相同,不能说是受他影响。两人吵起来,黄克诚和谭震林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毫无顾虑,有话当面吵。谭震林发火说,你是不是吃了狗肉发热了,这么来劲!你要知道,我们找你上山来是搬救兵,想你是支持我们的。黄克诚说,那你就想错了,我不是你的救兵,是反兵。
“反兵”这两个字,是相对谭震林的“搬救兵”而言,但这个词非常不好,后来被说成是“蓄意反党”。
总结这一段,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对于领袖,有意见可以提,尽量是口头表达,不要写东西。白纸黑字留下的东西,就是证据。当然写东西有写东西的好处,在历史上留下印记也有好处,但这是短期和长久的关系。再一个是讲话的时候,要尽量注意措辞,不要用一些极端的字眼,这些字眼也会被引申。
因为黄克诚在庐山会议上站在了彭德怀一边,所以当时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成员,把他排在第二位也是经过研究的。后来他闲置了一段时间,被派到山西去做副省长,管农业,其实只管了一年多,“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然后他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被批斗,这些不说了,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他曾经和很多老战友关在一起,放风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彭德怀,很冷的天,彭德怀没有穿棉鞋,黄克诚很关心他,问你为什么不穿棉鞋?彭德怀说我有棉鞋,但是不想穿,接着就说,不要跟我说话了。这一个细节说明,他们处境的艰难。

中央军委顾问黄克诚
就是这样一个老同志,功勋卓著却从五九年开始挨了很多整,而且每一次都和党的最高领导有关。但是在1980年开始起草“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4000人大会上,在很多人意见很大甚至要彻底否定最高领袖的时候,黄克诚仍然特立独行,对这样的思潮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当时,发表这样的反对意见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十年里很多人受了太多的折磨,需要发泄。
黄克诚的意见有力挽狂澜的味道,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当然,现在也有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历史在当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现在回过头去说如何如何,也许就不那么准确了。我那个时候很年轻,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看到了黄克诚当时的发言,也觉得和很多人的意见相左,但是,这样一个挨了很多整又很有思想的人,能够表达出这样的意见来,我认为也是很了不起的。
所以,看这本书,我觉得读出来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有独立的思考,不但要有独立的思考,还有敢于表达。黄克诚后来一直主持中纪委的工作,这样的坚持真理,秉公说话的人主持纪委,是非常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