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教师李田田的命运引起了千千万万人牵挂,湘西永顺成为举国关注焦点。这让我想起一位永顺人,他便是李昌先生。 
李昌1914年12月12日降生在永顺县塔卧镇雷家老屋,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民族危亡关头,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在举世震惊的一二九运动中,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民族解放先锋队大队长,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长。继而中断学业,奔赴延安,成为职业革命家。 1953年,他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掌校11年,获得“哈工大的蔡元培”之美誉。 1975年,他和胡耀邦一起整顿中国科学院,起草《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挨批,拒绝低头。。 粉碎四人帮后,他在中国科学院再度出山,参与调整科技、教育和知识分子政策,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副校长,创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他全力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呼吁为四五事件彻底平反。 他率先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提议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他退出领导岗位后,仍六赴湘西,为发展当地的教育奔走。 他晚年任《炎黄春秋》顾问,直到2010年9月3日去世。 李昌生前,我和他见过一面。因为他夫人冯兰瑞约我筹划回忆录出版事宜,多次到他家拜访。有一次和他共进晚餐。当时他听力衰退。我只能听他侃侃而谈,无法对话。但他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仍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故事很多,这里只说一件。 1980年代,农村实行大包干以后,很快出现了专业户,其中不乏经营能力较强的党员。专业户扩大经营规模,就要雇工。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雇工导致剥削。当时的逻辑,国有和集体企业吸收员工不算剥削。民营个体企业吸收员工,就成了剥削。1979年的政策还是:“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1980年中央75号文件意在推动农村改革,仍规定“不许雇工”。1981年国务院颁发的《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规定》和1983年的《城镇非农村个体工商业若干规定》中说,个体工商业可以请一二个帮手,最多不超过四五个学徒,合在一起可雇七人。当时从《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中找到一个依据,雇工七人以下算小业主,达到八人就算资本家。 民营企业发育,很快突破了雇工七人的规模。于是,党员雇工问题引起争议,矛盾摆到中纪委面前。各地都有举报,说党员雇工超过人数限制,希望严肃党纪,予以惩处。 1982年召开十二大,产生了新一届中纪委领导班子,陈云为第一书记,黄克诚为第二书记,王鹤寿为常务书记,王从吾、韩光、李昌、马国瑞、韩天石为书记。 在王鹤寿主持下,中纪委常委从1984年2月14日起,先后举行六次会议,讨论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雇工的政策界限。多数常委认为,党员雇工超过七人就是剥削,应当开除党籍。只有李昌独持异议。他说,这不仅是某些人的党籍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农村政策,关系到要不要发展私营经济,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短短两三年内,个体私营经济解决了几百万人就业问题,占全国城镇待业人员近三分之一。我们为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从基层党组织到政府主管部门,花费了很多功夫,也没解决多少问题。政策开了一个小口子,一下子就解决了几百万人的生活问题。我们不能置广大老百姓生存而不顾,去坚守某些教条。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把经济搞上去,稳妥解决城乡数千万人待业和劳力富余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不是有没有剥削现象的问题,而是社会能否稳定的问题了! 当时争论激烈,无法达成一致。 胡耀邦发表了支持李昌的意见,他说:“一种毛病是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寻找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药方。比如,从马克思的书上找出一个雇工的数量,结果这个数量竞成为我们今天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线;雇七个人是社会主义,雇八个人资本主义。这能叫理论联系实际吗?” 邓小平表态:“不要急于限制,看三年再说。” 后来黄华回忆,由于李昌的坚持,国内至今还没有一例企业家党员因雇工超标而被开除党员的事例。 中国的民营企业,总算渡过了重生之初的一道难关。后人念及李昌,无不感激与钦佩! 李昌一生中多次成为愕愕之士,这不过是其中一例。作为来自永顺的革命家、教育家,李昌已经成为地方的骄傲。但他不只是夸耀的资本,也是一个可以传承的榜样。和先贤相比,女教师李田田在独立思考的路上不过才迈出小小的一步,就遭此厄运。莫非某些部门,一定让永顺的一方水土为你们蒙尘?
|